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时间:2022-10-09 03:24:58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内容摘要】作业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依据。本文从设计生活化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多样化作业三方面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作业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教学 作业 创新设计

教师设计作业的质量和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然而高中化学课程的作业设计却始终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许多教师设计作业时只是简单挑选和高考试题形式、内容类似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会抄作业敷衍了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创新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在作业中巩固知识。

一、设计生活化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如果学习中缺乏兴趣,那么必然是枯燥、无味的,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若长时间内学生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不仅难以达到理解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生活是化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化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作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在化学作业和学生生活间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充分发挥其自主探究能力。比如,第一册化学教材中关于“角色扮演是否应停用铝制饮料罐”的实践活动,关于“如何选用材料”的思考与交流,第二册化学教材中关于“化学电池的常用名称、种类,回收和处理废旧电池的途径与方法”的社会调查。这些课后任务是化学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生活的外延,学生在广阔的化学学习天地中遨游,通过化学深入了解生活,在生活中寻找、体验化学,吸收知识的营养。这种方式有机联系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化学作业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热情高涨,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其在家庭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复习并巩固知识,锻炼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化学素养也得到提高。

二、设计个性化作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其不同的学习风格、优势、需求以及思考方式等决定了其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同时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有效提高所有学生的能力。所以在布置化学作业时,要同时考虑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通过作业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鼓励其充分发挥、发展特长,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一方面,要发扬学生的长处。在设计作业时融入学生的爱好因素,创造相应的条件,提升其实践兴趣。例如,讲解完一堂课后,学生经常会有一些质疑,因为不再考试范围内,所以不宜在课堂上细化讲解。然而许多优等生仍然留有时间和精力,自愿多了解该部分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将与该部分知识相关的书目或网站提供给学生,或者为其指出可参与实践的场所,引导其对化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阅读《化学探索的轨迹》等课外书籍了解科学家探索晶体结构的情况。另一方面改进学生的不足。鼓励存在不足的学生加入相反的小组中,不断受到熏陶,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在循序渐进中增强学习兴趣,促进能力发展,提高其完成作业的效率。

三、设计多样化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心理学观点中,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化学能力结构的关键。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科特色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科的根本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通过设计多样化作业,对学生思维进行拓展,常用形式有以下几种。首先是阅读作业,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增加了许多阅读材料,如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等,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自学能力提升。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阅读任务,要求其获取信息后和其他同学分享、交流,改善学习效果。第二种是书面作业,在教学中非常常见,包括书写化学方程式、简答题、运算题、绘图题等。第三是口头表达作业,要求学生复述化合价、原子团符号、常见元素符号等需要识记的化学用语,记忆元素周期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并且指导学生总结规律,巧妙记忆。第四是实验作业,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小制作、家庭实验等,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亲身实践,学会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提升自其创新能力,增强化学学习的趣味性。最后是开放性作业,暂时脱离课本和无尽的题海,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与社会。教师可组织其进行竞赛、游戏、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或完成吸烟的害处、测定酸雨pH值等社会调查,参观制药厂、造纸厂等工厂。学生在实践活动后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想、心得等,互相交流,延伸课堂学习,提升合作能力,共同进步。

上一篇:数字化怀旧治疗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抗生素降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