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

时间:2022-10-09 03:12:29

“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

【摘要】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模式的构建,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地理学科的素养;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69-01

高中地理新教材,改变了老教材的框架结构,再辅以图象材料,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要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并不难。但调查之后绝大多数的学生仍反映:地理难学,难懂,难理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如何激发学习地理的创造性?如何才能“不教”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致力于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编制好适用于课堂的导学案,是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编写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本教育原则:生本教育思想是指导高效课堂的重要理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 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导学案设计必须体现生本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信任学生,注意留足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自主学习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可操作性原则: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案,在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小组合作如何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掌握和熟识那些基本知识等,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使导学案具有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

4.因材施教原则:导学案的编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在集体备课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导学案。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注重学习目标、学习环节的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方法

学习目标是指预期学习者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的结果/行为变化,也是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依据,也是确定课堂探究内容和方式的依据。

在导学案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因而,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实践中,我的办法如下:(1)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关健词: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2)学习目标和“导学环节”大致对应。(3)学习目标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要求一致。我要求:目标定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这样编写使导学案克服了学习难度,减少了作业容量。当然,目标确定的恰当是致关重要的,需要反复斟酌决定。(4)学生概括的重点是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2.学习环节的设计方法

根据内容情况选择学习方式。 导学案以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教师指导、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具体的学习方式有:(1)归纳列表:用精练、醒目的表格,把很长的文字叙述简化,使其重点突出,一目了然。(2)按照地理知识体系,把分散的知识点联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树,使学生不成熟的点状思维串连成串,上升到新的高度。(3)典型导悟:选择那些对巩固重点知识有利、题型灵活、利于发展学生能力的典型题。题目要围绕本节知识点精心设计,题不在多在精,要典型,分析其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4)图表材料导引:图表材料要求学生能添出图中主要的地理事物,主要解决图中“是什么”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回答每个问题,并记住这些内容,这样识记的任务就完成了。

二、导学案的使用

(一)课前设计导学案,实现预习环节。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如果学生连课文都没有看,就直接进入各种活动,根本不知道老师的着力点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自己的学困点在哪里。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课文,读一读材料,议一议活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所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方便了教师的悉心安排。

(二)课上交流学案,实现讨论、探究环节。通过第一个环节,学生对要学习的问题,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有了一个准确的了解。把共性的问题在导学案中明确提出(如注明小组讨论完成的字样)拿出来让小组同学讨论、探究。让他们去推导、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这一环节中,要给学生创造交流、活动、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三)讲解、归纳总结学案,实现疑难释疑环节。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但也并不否认教师讲解、归纳总结的作用。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讲解很有针对性,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讲解时要力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言简意赅。教师主要从这些角度来讲解、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讲解强调一下。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哪些地方不明白,应该怎样去学习,学生自己很清楚。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运用至关重要。

导学案模式的构建,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地理学科的素养;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就业现状吻合度的... 下一篇:闹猫事件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