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看”,“还有别的风景”

时间:2022-10-09 02:39:04

轻轻开启2012中考作文的帷幕,可以发现看点多多:北京考生经过一年的“日积月累”,信心满满地展示“少年风采”;上海考生倾听了一年的“悄悄提醒”,“心里喜滋滋”地袒露内心世界;南京考生告别“也是一堂语文课”,兴高采烈地“带着一本书去旅行”;南通考生咀嚼“春暖花开”的“那一刻”后,终于收获“就这样慢慢长大”的生活感悟……当然,温州市和威海市的作文命题是另一种看点:前者告诫跋涉者“向前看”,后者则提醒旅行者“还有别的风景”。是啊,我们既要分享2012中考作文的“文字盛宴”,也要凝望2013中考作文的“别样风景”。

回眸与发现

细读2012年中考作文题,可以发现有五个“光点”或“焦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标题作文命题(含全命题和半命题)稳坐“老大交椅”,全命题作文已成主流题型,且有“唯我独尊”之势。标题作文凭借它“限制适当”“便于操作评分”的优势,经过“完美转身”和“强势扩张”后,“主打”色彩更加显眼。笔者对2012年130份试卷的统计很有说服力:“指题”类(相对于“选题”类)标题作文的占比由2011年的85%上升为93%;“选题”类中的标题作文占比也由2011年的55%上升为70%,话题作文命题和材料作文命题在“选题”类这块“传统领地”的优势正在逐年消减,其匹配率和占比已达历史最低;江苏省13个省级市全都是标题作文,延续了前两年的命题走向。值得注意的是,在标题作文命题中,全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到青睐,特别是在“指题”类命题中,半命题作文占比减少,全命题占比大幅提升至84%,颇有“唯我独尊”之势。

二、命题元素不同程度地“被复制”“被仿制”,“老话题”现象渐见明显。此种现象可以归结为五类。

(一)要求考生取材的范围大体相同。例如去年潜江考《身边的感动》,梅州考《____________在我身边》,今年巴中考《幸福在身边》。

(二)用于实指的词语相同。例如2009年潍坊考《伸出自己的手》、今年长沙考《伸出我的手》。

(三)使用的“虚义”元素大体相同。例如去年盐城考《歌声》,绍兴考《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今年苏州考《心中有支欢乐的歌》,佛山考《歌从心底唱起》。

(四)触摸内心和围绕成长的话题大同小异。例如去年日照考《我长大了》,荆州考《那一刻,我长大了》,今年泰安考《成长的烦恼与快乐》,随州考《成长的记忆》,兰州考《我是这样长大的》;去年河北考《陪伴》,龙东考《有你相伴》,今年六盘山考《一路上有你陪伴》,德阳考《一路上有你》。

(五)用来修饰限制的词语相同。例如去年南京考《也是一堂语文课》,副词“也是”难倒不少考生,今年铜仁题也有“也是”作限制——《这也是一种美》;去年苏州考《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今年鄂尔多斯题《这里也有风景》“风景”一样,也用了“也有”。

(六)用语完全相同。例如扬州题《不能没有你》与2010年湖南常德题(两选一)《不能没有你》完全相同,郴州题《带着微笑出发》与2006年南通题完全一样。

(七)取材、立意甚至用语结构都相同。例如长春题《留得往事成回味》与去年的长春题《学中好景常追忆》就属此类。

在中考前的训练中,很多考生会写过以前的中考作文题。考场上一旦遇上类似考题,考生往往会因一时高兴而忘乎所以,不假思索地将原来做过的作文回忆一遍,立马抄到试卷上,结果造成失误。这些考生后来总结教训,说是“上了‘老话题’的当”。“老话题”现象如此渐见明显又带来一些新问题,提醒我们必须认真地面对这一“新话题”。

三、命题“门槛”高低不平,审题难度差距拉大。前两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已经由“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悄悄地转向“适当地铺设‘门槛’”。因为经过多年的命题检验,人们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在兼有选拔性的中考中,“审题门槛低”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平门槛,相反,蕴涵适当的审题要求,可以更好地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真实反映考生水平,有利于拉开考生的差距。2012年,这种“悄悄的转向”仍在探索中进行。有的命题确实“门槛”很低,例如自贡考生读作文题《那个温暖的表情》,肯定感到题目很给力——谁没有那些眼神暗示、面部微笑带来的情感体验呀!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都好写嘛!但从总体上看,命题难度有差距拉大之势。这具体表现在:

(一)如上所述,提供构思空间相对较大的半命题作文悄然降温,限制、约束相对较多的全命题作文迅速升温。

(二)开放度相对较高的选题作文也呈下降趋势,2012年“选题”类命题占比从去年的24%降至20%,自由发挥度较大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在“选题”类中只占30%左右。

(三)全命题形式设置的“门槛”渐见其高,有的“剑走偏锋”,成为审题“陷阱”,让考生“栽倒”。例如徐州题《又是一个新起点》就使人发懵。考生说:抽象的“起点”可以理解,“新”的“起点”就有点犯难了,这必须写原来走过的路和面前的“新”路,可题目还有一个“又是”,这不等于说“起点”的“平方”吗……如此“弯弯绕”的考题与一些切入点相似的“低门槛”考题(如丽水题《向目的地出发》,株洲题《向着____________出发》)相比,差距确实较大。

(四)提示语或提供的材料涉及范围较小,指向模糊,造成考生审题的游移不定。例如武汉题提供一段关于汉语运用纯洁性的材料,要求以《敬畏文字》为题写一篇文章。此题虽然具有现实针对性(批评名人网络博客的“低级语言错误”)和导向性,但是整个材料指向不明,不见关键词,考生为难地说:评论名人用语不规范,或是说说优秀作家怎样“敬畏文字”吧,自己缺少阅历和贮备;反思自己不“敬畏文字”吧,又没有这方面的亲历,何况考试时不准运用网络语言,我们平时作文都远离“打酱油”“神马都是浮云”之类,小心着呢!这道题与哈尔滨题在提供材料后明确指出“这则材料至少启发我们……”相比,差距何其大!

(五)原来限制较少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其命题形式也在作“收缩”的尝试。例如安顺题:争吵时,人们的嗓门为什么那么大?因为心灵的距离太远了,必须大声;相恋时,情侣们为什么都是低声细语?因为心有灵犀,无须大声。小悦悦受伤后命悬一线,18 位路人视而不见,因为满心冷漠;学生路旁险遇车祸,“最美教师”张丽莉挺身而出,因为满心责任。请认真阅读上述文字,以“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初看题目,会觉得与“心”组合的词很多,诸如信心、耐心、细心、恒心等等,可写的范围可大了,再看题目,你会觉得并非如此。提示语描述的四个场面分明给出了三个限制——爱决定“心距”长短;爱决定“心池”深浅;以自己的经历演绎。如果离开这些去构思发挥,往往容易偏题。

上一篇:刷子李 第10期 下一篇:天蓝蓝同学的极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