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

时间:2022-10-09 02:31:31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

摘 要: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种基本技能,学生的交际能力、写作能力都要依靠阅读基础来完成,因此,阅读教学要从小抓起。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应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提高语言能力的主要工具。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学会了如何会话、写作,并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育中融入素质教学,同时让学生在阅读时能有所感悟,学会思考,在阅读教学的促进下发挥创新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实现学生的个人发展。

一、感受语言形象

现代生活中娱乐项目越来越丰富,学生在课外接受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完善,他们通过电视媒体、网络等方式能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将课文中的句子、词语想象成语言形象,联系生活实际,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文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为了更好地体现语言形象教学,教师还应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转化、形象还原能力,例如,让学生在阅读中联想,阅读完后组织同学参加表演,或者将自己阅读到的内容以书写的方式再描述出来,让语言和想象力充分的结合,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

二、在注重工具性教育的同时提高人文教育价值

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出发,还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加强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与工具性教育之间应该是辩证统一的,作为教师,要客观地认识这一点。我们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为此,(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相关内容,更新教学理念,科学地分析使用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文章情感,而教师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给予正确的指导。当我们发现学生有错误时,要积极纠正,及时正确的引导,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只有尽到这一份责任,学生才能长远发展。

三、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

阅读要求学生熟读、读懂,在熟练的情况下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理解的条件下形成审美体验。要读好文章,还要掌握技巧,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诱导、推进式引导,以及抓住文章的重点、情感定位等因素,让学生完整地读,正确地读。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意境优美,我们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其内在含义,在学生朗读情感已到位时,就可以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课文。

四、查阅资料,尝试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也是这样,我们必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能自己参与到阅读理解的学习中,即使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想知道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可以通过借助课外阅读的方式去掌握信息,这既是学习的技能,也是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条件。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地查阅资料,就会使学生的阅读更开放,更有乐趣,也能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初次提到了探究性阅读,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还可以开展各项阅读活动,要求学生自己收集阅读素材,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有情、有趣、有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俞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科教学在线,2008(02).

[2]姚丹.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7(11).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华县高塘镇北村中心小学)

上一篇:中学生语文普通话授课的重要性 下一篇:奏响预习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