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合业务的数字电视论文

时间:2022-10-09 12:13:56

基于融合业务的数字电视论文

1国标地面数字电视现状总结

地面数字电视一路走来,如何评估其发展现状究竟如何,以下几组数字将给出最好的回答:1.中国总人口达到13.6亿,共计4.3亿户家庭;2.其城市家庭共有2.2亿户,农村家庭共有2.1亿户;3.有线电视用户已发展到2.29亿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72亿户;4.直播卫星用户截止2014年8月已达到3600万户。以上几组数字给我们以下几点提示:1.中国城市家庭户数与农村家庭户数在数量上相当,但是享受到的服务却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任务艰巨;2.有线电视是全国范围使用范围最广,用户数最多的直播电视平台,且数字化率较高,但是有线电视的服务群体依然较为集中在城市家庭;3.直播卫星用户发展迅速,但是3600万户相比于2.1亿户农村家庭而言,依然显得渺小。由上可以发现,中国三大直播电视平台,唯独地面数字电视缺乏准确的用户统计数据。这源于地面数字电视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实现有效的推广和运营。但是几组数字进行简单的运算即可给出地面数字电视未来的发展前景。4.3亿户家庭,刨除2.29亿有线电视用户,再刨除0.36亿卫星用户,可以大约估算出未来地面数字电视的潜在市场规模为1.65亿户左右。同时,中国拥有超过2亿的农村用户,尤其是无法接收有线电视的农村地区,地面数字电视未来是这部分人群收看广播电视的主要手段。对于未来的估算,结合目前的发展现状,可见地面数字电视的实际发展与预测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现状

2.1中国直播电视平台发展现状随着广播电视传输与覆盖方式的不断创新,广播电视从最初的地面无线传输覆盖方式发展到目前地面无线、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三种技术方式:1.有线电视我国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城市建设有线股改网,2002年开始进行有线电视数字化,目前城市用户通过有线电视可以收看到CCTV标清和高清节目、各省卫视频道(其中包含十多套高清节目)、付费电视频道、本省市县电视频道、点播、电影、电视剧频道等,共计几十套高清电视节目和100多套标清电视节目。2.直播卫星自2008年我国发射第一颗广播电视卫星,我国除去南海部分海域之外其余疆域都可以接收直播卫星信号。目前农村用户通过直播卫星可以收看到CCTV以及各省级卫视标清频道。3.地面数字电视自2008年,全国300多个发射台站启动建设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覆盖网建设进程依旧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推进。按照目前地面数字电视的节目规划,可以收看到CCTV-1的高标清频道和CCTV-7的标清频道,以及省级卫视一套标清频道以及部分市县频道。

2.2城市与农村广播电视信息服务现状我国广播电视业务正按照“城市以有线为主,地面为辅;农村以卫星为主,地面为辅”的主线逐步开展与实施。以上三种传输技术手段在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发展发展相对不均衡,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从数量、质量等方面看都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家庭用户远比农村家庭用户收看到的电视节目数量要多、质量要高、方式要先进。1.城市家庭用户对于城市家庭用户而言,其信息获取的方式不仅可以通过直播电视平台收看到标清和高清频道,同时可以通过在城市普及的宽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2.农村家庭用户而对于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家庭用户而言,其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仅局限于通过直播卫星或者地面数字电视收看到中央、省、市的标清电视频道。“宽带中国战略”目标将互联网带入农村的千家万户,但是短期内电视将仍然是农村家庭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3.其他用户其他用户包含了很多不应该被遗忘与忽视的场景和群体,包括:长途客车和铁路客车的用户在地域跨度较大时主要依靠直播卫星收看电视,地域跨度较小时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收看电视;渔船和邮轮用户主要通过直播卫星渔船通收看电视;在旧城改造区等区域分散着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而其所居住的区域通常为有线电视覆盖的盲区,亟待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或者直播卫星等方式实现直播电视覆盖。广播电视服务水平在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还是很大,因此,广播电视今后要努力发挥地面无线、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三种技术手段优势的同时,努力挖掘三种技术手段互补的潜力与可能,进一步完善我国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网。

2.3中国直播电视平台的未来发展1.来源于自身的压力未来有线电视的发展,将主要面临着传统单向直播业务日趋单调,对用户黏度不断降低等不利局面,亟待网络双向化改造完成后创新丰富业务形态;目前中星九号22个转发器仅仅使用7个转发器,仍有15个转发器空闲,同时中星九号设计寿命只有15年,目前已经使用6年,如何在未来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挥直播卫星平台的作用,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急需探索的课题;同样,地面数字电视若想在未来能够获得长足的成长与发展,将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对与克服模数同播期的阵痛与无线频谱资源的日趋紧张。电视的角色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弱化,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依赖移动互联网。同时,相比于电信业务,广播电视的基本公共服务属性和专业公共服务属性没有明确界定,其社会职能和经营职能也混淆不清,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使其面临当前互联网业务的冲击之下,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地面数字电视模数整转关键时期,急需探索一条长久发展,建养并重的长效机制。2.来源于外界的压力新兴网络技术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发展日行千里,基于广播技术移动电视正渐渐被淹没于3G、4G与WiFi对视频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的浪潮之中,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面向多屏的点播型与社交型电视兴起,逐渐改变人们的视频消费习惯,电信运营商已经跨入4G时代,WiFi演进到第五代802.11ac,3G/4G与WiFi结合的产品层出不穷,大功率WiFi、卫星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网络技术层出不穷。无线频谱需求与日俱增,全球范围内,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流量的持续增长及第二代地面数字广播标准的逐步落地部署,地面电视广播的频谱被分配给移动运营商的压力正在逐渐增大。信息消费逐渐蔚然成风,商务部研究院《2014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中提及,4G视频业务将成为发展重点,随着移动虚拟运营商和移动转售业务的出现,未来视频网站、电视台、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等与移动虚拟运营商合作的3G/4G定向视频流量套餐将会出现。互联网数据接入方式的越发丰富,接入速度提升巨大,高清视频已不再是广电专利。

2.4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我国正处于模拟向数字电视转换的过渡时期,地面数字电视作为模拟电视的延续,其技术提升不仅没有改变原有的公益属性,还需要进一步为广大群众免费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电视节目,这就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过程中,有诸多积极因素因素对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相关配套标准的不断完善;地面数字电视发射与接收设备软硬件资源逐渐成熟,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的国际化和海外应用;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支持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工程项目的建设;各部委相关政策的支持,为地面数字电视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与此同时,地面数字电视发展也同样遇到了“瓶颈”,主要体现在频谱资源和用户资源两方面:频谱资源是地面数字电视的骨骼和基础,对于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起到主体支撑作用,但是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无线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通信服务蓬勃发展,移动通信运营商提出更多的频谱需求,在部分国家主管部门遵循市场机制和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情况下,广播电视频谱因其具有良好的传播特性,而在近些年来不断的受到“挤压”;用户资源是地面数字电视的血肉,只有丰满的血肉,才能确保地面数字电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在我国,国家有关部分仍未能明确相关节目政策与市场政策,节目政策涉及到地面数字电视的定位,以及其与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的相互关系,而市场政策,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面数字电视的业务发展,进而影响地面数字电视的用户数量。

2.5中国直播电视平台的未来价值在“十二五”期间,随着信息产业与工业应用领域的进一步结合以及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通信业务需求仍将有大幅度增长,网络建设规模也将持续扩大。已有数据显示,随着智能多媒体移动终端的普及,预计到2015年,国内移动业务的需求量将达到目前的100~1000倍,其中移动视频业务将会占到业务总量的2/3。商务部研究院的《2014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里面有提及,4G视频业务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另外,随着移动虚拟运营商和移动转售业务的出现,可能会逐渐有视频网站、电视台、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等与移动虚拟运营商合作视频3G/4G定向流量等,以上这些都将会对传统广播电视直播业务产生越来越大的威胁。基于4GLTE/LTE-A的eMBMS为移动运营商提供了发展移动视频业务的手段,但在经济可行性、全网安全可靠性(承受巨大流量压力)、用户业务体验质量等方面缺陷与瓶颈犹存。移动视频业务的发展将使移动运营商面临着网络建设与业务发展之间“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局面,移动运营商面临着提升现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容量受到频谱资源和能耗双重约束的尴尬局面。估计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电视与视频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基站而言,承载数据业务可以忍受一定的延时,视频业务则对延时抖动非常敏感。如果在承载近乎“洪水”般的移动视频时仍然采用传统的归一化服务方式,则势必会造成移动网络资源和能量的极大浪费。所以全球的移动通信界都在研究探索通过3G、4G等移动通信网络传输视频内容的低成本方式。而点到多点的广播方式,恰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合适的途径与方式。

2.6下一代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演进方向随着地面广播技术的不断演进,广播界需要国际合作,以确定一套高效的技术标准,推动新融合业务的传输和应用,其他国际标准的探索经验为我们下一代国标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1.美国广播频谱被重新分配,计划将更多广播频谱用于移动宽带等业务。美国广播服务提供商,努力扩充业务内容,在新平台上开发频谱新用途,如OTT技术视频、互动电视、当地业务、网络、移动和社交媒体等新业务,满足现代消费者对移动性、高质点播业务、大量节目选择和个性化互动媒体体验上的期望,从而展示其高消费价值和高频谱使用效率,进而确保其继续使用目前的频谱资产。2.欧洲频谱和广播的概念也正受到IP和宽带技术的巨大压力。因此,欧洲广播商在保证原有广播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不断推出包括高清和3D电视节目等等更高级的业务,充分利用宽带连接资源,甚至考虑未来使用现有的频谱资源转变成无线宽带运营商。3.亚洲日本的数字电视系统,正沿着高传输速率的方向演进,以支持甚高清电视业务(Ultra-HDTV)。同时,日本NHK提出了混合广播系统的概念,结合了因特网的特点和广播的内容,用在宽带通信网上引入的内容来补充广播服务。为了实现数字无线广播的大容量业务,传输性能须得到实质性扩充。一些高性能的传输技术研发成果,包括超多层面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固定接收装置采用的双极化的MIMO技术,以及移动接收装置采用基于空频分组编码技术的高稳定性传输技术等应考虑引入。同时,编码技术与音频编码技术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其与媒体融合将带来巨大的影响,云传输的实现将会有力支撑未来用于地面广播的点对点的多媒体服务。

3基于地面数字电视融合业务探索

如图1所示,无线广播网主要包含地面数字电视与直播卫星两大平台,两平台的技术特点与节目设置不同,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针对城市用户与农村用户两大群体不同的基础和特点,如何将无线广播网两种技术方式,与互联网信息获取方式进行合理的组合与融合,将决定着无线广播网在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中能够发挥多大作用。1.地面数字电视之于农村地面数字电视对于农村用户,可以提供本地性的高标清直播、地方性的应急广播响应系统以及数据推送以及视频点播等增值。2.地面数字电视与互联网之于城市通过地面数字电视直播服务,叠加城市宽带信息接入,构建起城市家庭多维综合的信息获取途径。3.直播卫星之于农村直播卫星对于农村用户,可以提供中央及各省级卫视高标清直播、全国性的应急广播响应系统以及区域性的数据推送与点播服务。4.地面数字电视与直播卫星之于农村即采用地面数字电视与直播卫星协同覆盖,共同服务的方式,将会是最现实,最有效的提升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的途径。对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立足但并不局限于仅通过地面数字电视与直播通覆盖的方式推进。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应分两步推进。农村服务第一步,定位于为农民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能够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相匹配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服务第二步,伴随宽带、3G与4G网络等在农村的建设进度,进一步拓展农村信息获取的手段,丰富内容与服务。

3.1地面数字电视与直播卫星的融合

为实现提升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第一步的目标,即有效提升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应积极研究公共服务体系下,地面数字电视业务指导意见和节目传输政策,在推动全国地面数字电视发展的同时,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地面数字电视与直播卫星的协同推进与覆盖,并积极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国家振兴电子信息产业、宽带中国战略、智慧城市战略相结合。

3.1.1地面数字电视与直播卫星业务层面融合进行融合型业务探索,首先应该基于自身,合理整合地面与卫星两平台的优势资源,进行协同覆盖。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员居住分散,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采取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协同覆盖的方式将会是最佳选择,也是唯一可行的方式。1.地面与卫星协同覆盖,可实现中央地方两级应急广播体系,互不影响,互为补充;2.地面与卫星协同覆盖,可实现中央、省、市、县多级电视频道的汇聚,极大的丰富广大用户收看到频道的数量和质量;3.地面与卫星协同覆盖,可以有效搭建起开展增值性业务的平台,将有效推动地面数字电视建立一套建养并重的长效机制,从而将会更有效的推进地面覆盖建设进度;4.地面与卫星协同覆盖,可以为地方政府建立一个高效而稳定的政务信息平台,便于对各级政府服务、各部门,广泛开展各级应急广播、党务、警务、法务、农业渔业服务、农贸金融以及农村电商服务等,地方性公共服务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将得到进一步丰富;5.地面与卫星协同覆盖,可以利用数据广播推送的方式,以“电视课堂”等形式推进公共教育进农村,将有力配合国家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地面数字电视与直播卫星协同覆盖的过程中,应注意改变传统“广播”思维,努力聚焦用户需求,通过两平台的协同覆盖,以更丰富的节目数量,和更高的节目质量,切实解决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问题。同时,在立足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之下,同时应坚持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探索一套建养并重的机制,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才能够长久的延续下去。

3.1.2地面数字电视与直播卫星终端层面融合地面数字电视与直播卫星如何在终端层面实现融合,将决定两个平台的融合业务形态是否真正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在现有直播卫星加地面数字电视双模机顶盒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改造,将会为未来融合业务形态的开发,提供更灵活的空间,以及更有力的支撑。1.新型终端严格遵循直播卫星“户户通”单模机顶盒现有规范,通过在直播星“户户通”单模主板上增加物理扩展接口,在不降低系统安全性和可用性的前提下,实现地面数字电视解调功能的扩展;2.地面数字电视模块与卫星模块功能上完全隔离,扩展地面数字电视模块不需要修改原卫星部分电路和软件,不降低系统安全性;3.卫星功能和地面数字电视功能分别采取单独的实现主体,互不影响,有利于卫星和地面各自服务的优化演进;4.可适时调整终端形态,方便对接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的建设进程;5.安全性的基础上同时强调扩展接口的规范性(严格定义标准接口);6.地面扩展板增加USB接口,以支持数据推送存储以及文件浏览播放;7.地面板提供了可以灵活进行用户管理与控制的可能,区分基本型公共服务与增值型公共服务;8.积极推广直播卫星与地面协同覆盖融合机顶盒(图2),确保安全与可管控基础上,预留未来技术升级与发展的空间,同时积极进行终端承载新业务的开发。

3.2地面数字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

模拟电视时代,由于信息交流方式的局限性,对于用户来说,地面电视广播是最有效、最便宜的和最普遍的方法。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交流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图2地面与卫星融合机顶盒方案示意变革。与通信、无线宽带网络相比,地面电视广播的传统应用模式单一化,单向广播方式无法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信息交流方式的多元化也在降低地面电视广播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使得传统的地面电视用户数量在不断流失,同时也无法争取到新的地面电视用户,而用户资源的减少则将动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发展的基础。因此,开展地面数字电视与互联网融合业务的探索,在无线广播网与无线通信网的协同发展中寻求生存,才是未来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之道。

3.2.1地面数字电视与互联网业务层面融合地面电视广播向数字技术方向的靠近与结合,为研发更多创新性业务提供巨大的机会。但是数字化整转的过程,将为广播从业者带来巨大的挑战。电信业务提供商紧盯着地面广播的频谱资源,也意味着广播从业者必须以更高频谱利用率的创新业务来回击。因此,如何跟随上费者消费期望的改变以及媒体消费模式的转变,积极的面对来自于互联网的挑战,以包容的姿态去选择融合与合作,才能以新的融合业务形态赢得用户。地面数字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场景,目前仅适用于城市环境,业务层面的融合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推进。1.对于城市家庭用户环境地面数字电视为城市用户提供热门频道的高清直播与点播,通过少而精的频道设置以期待能够达到与有线电视相媲美的直播电视服务水平;利用城市已有有线宽带接入、移动互联网接入等手段引入互联网视频资源,实现对传统直播节目内容的丰富与扩充;利用WiFi实现在家庭环境中的无线分发与共享,提升用户体验。2.对于城市公共场合对于城市公交车、商场等公共场合,都存在着地面数字电视接收以及WLAN热点网络覆盖的需求,因此不仅从网络建设角度出发,地面数字电视的网络建设考虑与电信运营商WLAN建设可以灵活的方式协同推进,互为增强,互为补充,在业务开展角度,也可以有效整合两者各自优势推出融合型业务。以公交车环境为例,乘客在车上存在通过车载大屏幕观看直播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存在通过连接车载WiFi热点上网浏览的需求。而目前,公交车的车载热点设备,多通过3G与4G网络数据接入然后WiFi转发的方式实现,这种技术实现方式难以应对巨大在线视频访问流量。因此,若能以地面数字电视提供的热门频道直播来分担车上乘客的视频点播流量,将会创新出极具活力的融合业务形态。总之,在加快地面数字电视数模转换进程的同时,从终端与网络两纬度出发,积极借鉴与融合移动通信技术,追求传输容量与传输能耗的兼顾的同时,创新开展互动业务,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平台,积极发展基于无线广播网融合终端,融合各成熟无线通讯技术,将机顶盒打造成家庭数字媒体中心。同时,对于现有成熟无线通信技术选择积极“融合”而非蛮力“对抗”,尝试利用4G等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双向数据接入,WiFi进行局域网无线分发,Zigbee等实现家庭智能互联,创新广播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业务。

3.2.2地面数字电视与互联网终端层面融合技术发展方向不应仅仅考虑某个技术环节性能的提升,应综合考虑体系结构、信号处理、网络融合、终端互动等各方面因素。因此,探索广播网与互联网融合业务时,如何对融合终端进行定义,将决定着能否真正实现广播网与互联网的相互支撑,创新出以满足社会、广播从业者、电信从业者和消费者都活力的业务形态。广播方式对于缓解高并发视频访问量的价值,正逐渐被电信运营商以及其线下的虚拟运营商所意识到。融合了广播业务与电信业务的设备,也正在逐步出现。依然以公交车环境为例,电信运营商在其原有公交WiFi热点设备基础上,通过增加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解调功能,并增加音视频输出接口,完全实现了对原有公交车车载电视接收系统的整合与代替。在我们当前所处的互联网时代,硬件设备的渗透意味用户端入口的占据。这样一个小小的硬件设备的更迭,意味着公交车信息传播窗口主导者的更迭,意味着广电传统信息传播高地的沦陷。公交车这样一个小小的场景,应给广大广电从业者敲响警钟,类似于这样的小战场会有很多,如何利用广电手中节目源的优势以及广播技术的特点优势,实现对于移动互联网资源的整合,而不是被整合,决定着未来掌握用户端入口的主动权。因此,无论针对家庭用户环境,还是公共场合用户环境,都应努力将电视机顶盒的功能进行扩充,支持有线宽带接入,以及3G/4G/WiFi等多种无线数据接入方式,利用高清晰高质量的直播电视节目作为独有的差异性优势,力求将机顶盒打造成各个环境中的数字媒体和信息获取的中心设备,从而力求延续广电一直以来在用户侧“端”的优势,并利用所占据的入口优势,创新传统广电与互联网融合的新业务,提升对于用户的黏度。

3.2.3地面数字电视与互联网融合案例

3.2.3.1日本NTTDOCOMO的NOTTVNTTDOCOMO是日本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3G,LTE网络服务。其旗下的多媒体广播公司MMBIInc.自2010年9月9日,在MIC向MMBI独家发放了ISDB-Tmm业务牌照后一直负责NOTTV的日常运营。MMBI公司旗下的JapanMobilecasting公司具体负责Mobacas移动多媒体电视广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覆盖规划、信号发射等工作。NOTTV(图3)通过Mobacas网络向移动终端分发NOTTV内容,无缝融合了广播网络(地面数字电视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3G、4G或WiFi);既支持“一对N”的电视广播,也具有“一对一”的通信网络双向化与个性化的特征;实现了传统电视广播所不具有的“下一代双向业务服务”功能;为人们提供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都可以接入的“个性化”移动电视广播服务,包括实时电视广播、基于文件的广播以及基于Mobacas双向网络的交互式业务。NTTDOCOMO创新性的实现传统广播业务与互联网业务在智能终端上的共存与融合,其主要创新性还包括基于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挖掘分析的智能推介及自动分发下载(图4),以及用户对节目内容的深度参与,可使正在观看电视直播的用户通过叠加于电视直播画面上的界面参与投票及其他互动节目(图5)。Mobocas终端主要在移动智能终端基础上,增加支持ISDB-Tmm标准,同时终端侧加载DOCOMOUIM卡进行观看控制。相比于一段式移动电视广播服务OneSeg,Mobocas终端取得较好的市场推广效果和收益(图6),也从市场的角度印证了发展融合性业务才是未来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方向。

3.2.3.2数字电视转发器(WiFiTV)目前,国内也出现了部分以地面数字电视为基础,融合互联网数据接入方式的融合型产品,如数字电视转发器(WiFiTV)。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WiFiTV可以通过广播信道模块接收数字电视TS流或本地硬盘存储TS流,经转发器利用WiFi的方式进行转发。可以满足在各种便携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收看电视直播,不需要固定位置,不会增加流量消费,实现“直播电视无处不在”(图7)。WiFiTV产品主要适用于以下不同场景:1.家庭应用WiFiTV可以通过分离式以及一体式的方式,接收DTMB直播电视频道,以及OTT方式的互联网视频点播,并且均可通过WiFi的方式实现向智能终端的转发;WiFiTV可以单独实现DTMB直播电视频道的接收,并实现WiFi的智能转发;WiFiTV同时适用于家庭用户已有家庭无线局域网的场景,WiFiTV仅实现DTMB接收功能,转发功能交由家庭无线路由器实现。2.公共区域WiFiTV可以实现DTMB直播电视频道的接收,并转商用路由器进行WiFi多终端转发;WiFiTV可以在实现DTMB直播电视频道接收的基础上同时实现3G/4G网络数据的接入,并同时通过wii实现智能终端的直播电视与互联网数据接入;3.个人或车载WiFiTV可以实现DTMB直播电视频道的接收,并利用WiFi进行车内多终端转发。WiFiTV可以在实现DTMB直播电视频道接收的基础上同时实现3G/4G网络数据的接入,并同时通过wii实现智能终端的直播电视与互联网数据接入。

4总结

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地面数字电视必将在中国直播电视平台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必将在推动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加快推进地面数字电视的数字化进程,同时积极推进落实地面数字电视发展产业政策,合理规划地面数字电视未来的发展模式,将是在未来开展多个基于地面数字电视的融合业务的先决条件。从长远来看,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多网络、多业务的融合,提供多元化内容,而协同技术革新和融合应用创新则是关键点。技术革新是未来发展的基础,研发下一代的传输标准,提高传输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使得地面数字电视可以有更大的容量,传输更多的节目,可提供包括3D电视节目、4K、8K超高清电视节目在内多种服务,从而满足地面电视用户对于节目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融合业务模式探索与创新是未来地面数字电视发展的核心,应充分发挥地面数字电视这种点对面广播制式的成本优势,在高质量数字电视节目广播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探索多种业务融合模式,努力向单向广播与双向互动图7WiFiTV应用场景图相结合的方向探索,创新出可承载多样化应用形态的业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地面数字电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多网络、多业务的融合,向用户提供多元化、多形式的内容。在各项技术不断革新的形势下,无线广播电视这一最原始的传输方式一定会焕发新的活力!

作者:曹志冯景锋何剑辉李雷雷高力马小朴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上一篇:文化资源与数字电视论文 下一篇:系统研究的数字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