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运用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2-10-08 11:16:07

导学案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运用实践与反思

摘要: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导学案成为新课改标准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导学案教学模式提出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全面综合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导学案;主体作用;创新研究;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10-0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全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导学案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舞台大放异彩,并且越来越受到许多优秀教师的重视与青睐。导学案是一种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创造性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推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对话与合作,而且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高标准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构建

1.导学案模式的构建原则。高中生物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立足于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让学生“会学”、“乐学”、“活学”、“易学”,做到让学生充分理解,让学生理解充分。因此,正如杨百良和郝延顺先生在研究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时提出的应遵循导学—诱导原则、梯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理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索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注重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强化思维过程,让学生易思、乐学、巧思、会思和深入发掘生物科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1]。

2.导学案模式的构建目标。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思想。“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正如孟子所言,一个人要想在某方面得到高深的造诣,则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渐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得心应手。因此,导学案要按照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2]。

二、导学案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1.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导学案的编写首先要考虑学时的因素,尽可能地将一个课时的内容做成一个小单元,建立弹性学习机制,不仅易于调控学习的知识量,而且加强了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学习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案的编写可通过设置相关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到突破点,进而解决问题。再次,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找出有利方法是关键。教师可以以分析学生的思维及心理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及时适时地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另外,学案的设计要考虑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深入挖掘、提炼教材,编写出符合不同认识层次的有启发性的导学案。使每一个学生选择不同的起点,在“最近的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2.学案的备课模式。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为轮流主备—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教学反馈。即课题组长要提前召集全体组员就本学期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讨论知识体系、课程标准、学情及学时,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流程。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可将内容进行细化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设计好导学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审查,审定通过后制成正式文本。教师将制定好的文本发送至学生,让学生对于本周的学习知识点建立初步的了解,同时如若学生有任何问题可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3.学案的授课方式。新课改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起到“导”的作用,学生是“学”的主角,教师引导好了,学生自然学得就好。授课方式可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调整,难度较大的可选用指导、引导、合作的学习方式。而概念性、性质、定理方面的探究一般选择自探究、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也可采用阶段式的授课方式,首先让学生对于知识做一个初步的认知、了解,引发学生的认知性,其次采用例题示范、方法归纳其中的重点、要点,最后进一步做巩固训练、变式训练,归纳总结[3]。

三、导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1.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基本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案的编写不仅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更要强调内容的创新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举一反三、深入拓展,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迁移和联想,形成更深入的观点和理论。教学的模式也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堆积,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呈现梯度性,分类专项突破的同时,构建知识网络。整个课堂教学的思路可以总结为:命题趋势—知识梳理—名师点拨—特别提醒—知识拓展—突破训练。如遗传学的基本定律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热点及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分析考点主要包括结合实例考查对分离定律的理解运用及相关概率计算、推测判断后代中性状表现及概率、个体基因型和性状显隐性判断以及分离定律的考查多结合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进行综合呈现等等。在教学中可分为不同的模块逐一引导学生学习,如可从只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离现象的解释及测交验证得出分离定律逐步深入到两对、多对性状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二者的综合运用等。

2.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个高效课堂这个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在实验教学导学案中首先因结合实验基本知识、原理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与研究的方向,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实验计划,实验时相互合作,有序高效地完成实验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的实验素质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个实验小组确定一位小组长,由小组内讨论明确各成员的分工。以细胞膜的制备实验为例,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步骤及现象(图1)。同时,从实验的取材、操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子。如材料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操作时载物台应保持水平和滴蒸馏水时应缓慢,边滴加边用吸水纸吸引等等的原因。实验的过程中每一小组的同学之间也可互相指导、纠正错误的操作,共同完成实验。另外,实验课要转变以往照课本实验中的材料、步骤、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要充分挖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可据课本实验内容或变换某个条件或增设与之相关的内容或根据条件设计完成相关实验,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除完成课本实验内容外,还需要完成变式内容。同样,以细胞膜的制备实验为例,可拓展为细胞膜成分的鉴定及功能验证,比如动物细胞膜的制备方法、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成分的鉴定、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鉴定、物质通过细胞膜方式的探究、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探究以及温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等等。

四、对导学案教学模式发展的思考

导学案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切实的转变,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自学能力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导学案教学模式仍然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方面教案是教师的个人艺术,编写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由于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学目标的不一致而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一定的分歧,因此,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本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讨论,对每一个教学目标达成共识。目前的教学基本遵循课堂点拨—精讲重点—突破难点的模式,但教学质量还未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此,教学对学生的疑难点还需进行筛选加工、提炼和浓缩,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惑、答疑,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并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从而真正达到开发智力、挖掘潜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另外,学生性格各异,基础千差万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地应用,扬长避短,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4]。总之,导学案还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需要不断深入细致地研究,挖掘出蕴藏的巨大潜力,使之适应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全方位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新福.构建“学案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探讨[J].生物学教学,2001,(5).

[2]罗家祥.探索高中生物“学案导学式”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9).

[3]张晨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预设与生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4]陈亚椿.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论新高考形势下三函数教学优化 下一篇:提高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