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对群众体育发展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10-08 11:12:52

“非典”对群众体育发展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在“非典”时期,群众对体育健身和生活方式认识的变化,从而对我国今后进一步顺利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以及推行我国社会体育与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发展影响,并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议。

关键词:非典 体育健身

突如其来的“非典”,使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成了广大人民想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群众体育出现了大好局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广大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了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文明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加迫切的追求,革除陋习、讲究卫生、强身健体、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等新风气正在成为公识。

一、“非典”时期群众体育的开展

1.人们体育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非典”给社会民生造成了重大冲击,但却给人们的体育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人们对强身健体的关注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对拥有健康身体抵御疾病的重要性有了亲身体验,迅速掀起了健身热潮。群众体育需求和生活方式开始了变化。

首先,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人口大大增加。据统计,“非典”期间,体育人口比以往增加50%以上,人民健身热情高涨,健身人群到处可见,户外活动明显增加。据调查,公园、空地、健身路径和有体育设施的地方,都成了群众晨、晚锻炼的主要阵地。据不完全统计,小型公园每天晨练有1000余人,较大的有5000人以上,随处可见打太极拳、羽毛球、扭秧歌等锻炼者。其次,体育消费空前高涨。随着人们户外锻炼的增多,小型健身器材供不应求。据了解,“非典”时期,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运动服装等各体育用品店销售呈直线上升,个别商店还有脱销现象。

2.群众体育活动更加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非典”期间,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提高自身免疫力,是最有效的方法,而提高免疫力体育运动又是最好的方法之一,“非典”成了开展全民健身的推动剂。各级领导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增强,增强了领导层对强身健体和“奔小康、先健康”重要意义的认识,想方设法组织群众进行健身活动。许多单位因势利导、创造条件,积极提供服务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山东大学制定了全民健身活动实施方案;河南焦作、济源在空闲地带和小区建了大量的健身设施;青鸟健身推出了“非典”处方;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经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改建了“篮球场”,新建了“乒乓球台、排球场”和全民健身路径等。对在“非典”期间,稳定群众心理,抗击“非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主流媒体与体育部门密切配合,对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效抵御疾病进行了主动、全面、及时、准确的直面报道,好多媒体开辟了“积极锻炼、决战非典”等专栏,并制作专题采访节目,组织体育专家等介绍科学健身方法,引导群众进行小型分散的户外运动,进一步推动了全面健身的广泛开展。

二、“非典”对开展群众体育的思考

目前,防治“非典”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许多事情让人刻骨铭心,对群众体育也有了许多新的启迪。

1.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抗击“非典”时期,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其部门的主导作用,将开展全民健身作为政府突出的法定职责认真履行,通过锐意进取和卓有成效的努力,组织引导全民健身,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为正常时期的群众体育开展提高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2.对群众体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非典”使群众体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表明群众体育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密切相关。“非典”的威胁使居民树立“大健康”观念,从增进健康,减少疾病考虑,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自觉将锻炼身体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对群众体育要求的不断升高,管理和服务也应当提高到相应水平。

3.体育需要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抗击“非典”使全民健身形成国家与民间社会协调互动的良性关系,政府的号召,得到社会普遍响应,许多民营的商业性健身场所主动配合政府,开展了诸多公益性体育活动。表明群众体育活动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给予支持。另一方面,群众消费结构产生细微变化,健康投资大为增加。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势必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为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4.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全民健身最重要的保障条件。

“非典”时期,各个公园及体育场馆、健身工程成为群众健身的主要阵地。但是,场馆拥挤现象的出现,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体育用地严重短缺,建设速度赶不上体育人口逐年增加速度。目前,体育场地数量少、规模小、设施落后的现状,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迫切需要有较大的发展和更新。

5.保持群众健身热情。

从某种意义讲,“非典”时期出现的群众健身热潮是一种特殊现象,是群众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采取的自我保护行动。当威胁消失,健身热潮很可能随之减退。因此,如何深入研究并抓住“非典”对民众生活方式、对体育需求的影响,乘势而上,推动群众体育再上新水平?如何进一步创造条件,使群众健身热情保持下去?是我们今后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建议

1.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群众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将明显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建立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政府工作指导思想之一。各级领导要将组织群众健身,增强国民体质作为防治疾病,提高国力的重要措施摆到工作议程,与改善卫生环境一起抓,为群众健身安排时间,提供全方位服务。

2.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以人为本,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创造亲民、便民、利民的健身条件。并还要做到对现有体育场地保护,严禁侵占、挪用,规划、建设、体育行政部门要协调配合,严格把关,对已占用的体育场、馆所辖政府要尽快新建偿还;体育设施建设要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逐年实施;城市、乡镇建设居民区必须预留体育用地,同步建设;尚未制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城乡以及社区乡镇进行居民区建设时,要像配套供水、绿化、供气设施那样去配套体育设施;规划和土地、建设、体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审核定额指标,没有设计体育设施的不予批准;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需要拆迁体育设施的,应依法先行择地新建偿还,以免留下永久的无法补救的遗憾,有愧于后人;要继续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投入,提高全民健身工程的比例。

3.制定全民健身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规范全民健身有关问题,有效保护公民参加体育健身的合法权益。

4.对群众体育组织给予应有的实际支持。群众体育组织是开展全民健身的主要力量,他们在组织全民健身中重要作用。对于他们遇到的困难,有关部门责无旁贷,应及时帮助解决。

参考文献:

[1]刘雪冰等:《试论高校体育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对策管理》,《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刘文春等:《试论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优势与改革思想》,《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3。

[3]程永丽等:《“非典”带给人们体育需求的变化》,《体育工作情况》,2003.9。

陈娇霞: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有限责任合伙之制度背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