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与情感教育

时间:2022-10-08 10:38:21

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与情感教育

摘 要: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自身一定要遵循情感发展的规律,努力营造出亲切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因势利导地倾注真、善、美的情感内容。

关键词:政治;教师;情感教学

一般来说,情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诸多教学实践表明,情感不仅仅在传播理论知识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而且在理论知识和思想觉悟的转化过程中,其推动作用更为突出。所以,思想政治教学要完成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应该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其实就是通过培养和调动学生积极肯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促使学生对现行法律、道德规范能够达到知、信、行的巧妙统一。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的所有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切实抓好情感教育,无论是在激发认知,还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把知识传授和情感教育巧妙结合起来呢?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并总结出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以及广博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教师从业的基础,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教师本身应该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只有教师本身德才兼备,且善于身教加言教,才会对学生有感染力,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思想政治教师把自己充沛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的情、教学内容的情、教师本人的情,还有社会所需要的情统一起来,才能合情合理,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教学目的。只有教师本人具有丰富的情感,才能用“心”来教育学生,才可能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注入情感,使学生得到一种如沐春风的美好体验。

教师切记不能随意把自身负面的情绪倾倒出来,“泼”到学生身上。中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他们不再一味地亲信和盲从,而是喜欢发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声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强自己的亲和力,逐渐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的兴趣,总是带有强烈的感情倾向性,他们对该门功课的兴趣和专注程度总是或多或少会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当然也不例外,师生感情和谐、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亲密合作、关系融洽,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这门课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亲其师,信其道。如此,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老师所教的知识,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给课堂注入情感,促使学生内心产生震撼

1.教师要精钻教学内容,融入自身情感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吃透教材是上课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选择典型材料,精心筛选一些鲜活而生动的教学事例,同时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先进榜样,通过充满激情和感情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把讲述知识和形象化的叙述事例融为一体,把教材内容本身所蕴含的情感集中体现出来,给看起来空洞的理论增添丰富的感彩,在情理交融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进而内化为思想觉悟,提高思想境界。

2.教师要巧妙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准确表达积极的情感

教师的各种情感总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情等形象化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来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始终面带温暖的笑容,充满信任和鼓励的目光,恰当的肢体动作,加上简洁而风趣的教学语言,从而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做出积极的反应,愉快地接受情感的传递和激发。

3.要丰富教学形式,以便激发学生的情感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是激发学生内在情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最有效途径。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中的声音和视频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想象中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继而完成思想的升华。课堂讨论、答疑问难等形式也可以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积极的思维来完成释疑解惑,最终实现情感的升华。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情感,陶冶情操

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又可以丰富和巩固学生的情感。它是思想政治教学取得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养成“知行统一”的行为习惯。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进行调查、写小论文等,可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当然,没有积极的行为实践,就没有切身的情感体验,更不可能升华为思想认识。因此,思想政治课不仅要进行与情感教育有关的课堂教学,还应该带领学生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实践激情,以实践促情,使教学取得真正的实效。

总之,情感因素作为非智力因素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巧妙采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其情感逐渐升华,从消极变为积极,使生命走上健康发展的和谐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建中.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2).

[2]李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4.

上一篇:初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分析 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