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支援干部总结

时间:2022-10-08 09:35:48

口支援干部总结

选派干部援边,是中央加快西部发展、维护边疆稳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年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更好地服务全国,谋求自身发展"的方针指导下,选派了一批又一批干部赴日喀则、新疆阿克苏、云南省直机关和部分州、三峡库区等艰苦地区工作。**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市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着眼全局,切实增强选派援边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挑强选优"的原则选派干部援边,有力地推进了对口支援工作的扎实开展。

一、十年选派干部援边工作的基本情况

**年5月,我区按照市选派干部办公室的部署,首次选派了2名干部。十年多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对口支援工作"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方针,先后共选派了16名干部分别赴日喀则拉孜县、新疆阿克苏温宿县、云南迪庆州和重庆万州五桥区等地参加对口支援工作。其中:**年至**年间,选派3批3名干部支援三峡,分别担任重庆万州五桥区区长助理;**年至**年间,选派4批8名干部,分别担任拉孜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委办公室、县建设局等部门的领导;**年至**年间,选派2批4名干部援疆,分别担任温宿县医院医生、温宿县二中教师、温宿县县委副书记和县教育局副局长等职;**年,选派1名干部援滇,担任迪庆州州长助理。

十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开展好对口支援工作当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地区的实际需求,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在项目推进、资金筹措、资源整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0年中我区共为对口支援地区筹措资金2591.2万元,其中由区财政专项拨款近**万元,受益人数近40万人,捐助物资60余万件(台、套),培训各级各类干部600多人,援建各类项目10多个,进一步提高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十年选派干部援边工作的主要做法

选派援边干部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在多年的选派工作中,区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领导上明确责任,在工作措施上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历次选派任务,确保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领导重视,切实加强组织协调。选派援边干部,要求高、涉及面广。为此,区委、区政府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中央提出的"统一思想,总缆全局,加强协调,扎实工作"的16字指导思想,一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明确选派工作由区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区委组织部为具体职能部门,区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切实把选派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二是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对每次选派任务,区委组织层层动员,进行宣传发动。对选派干部,我们每次都召开全区适龄干部会议,由区委领导亲自动员,进行爱国主义、全局观念和组织纪律教育,号召广大干部接受组织挑选。对选派援滇干部,我们召开全区各单位党群书记会议,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动员工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政治强不强的内容之一。同时,利用区内新闻媒体广为宣传,积极营造"援边重要、援边光荣"的浓厚氛围。三是结合实际,组织推荐。对一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岗位,我们在与有关单位积极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推荐。如在选派第四批援疆干部温宿县二中教师、温宿县医院医生和第五批援疆干部温宿县教育局副局长等人选的过程中,我们把选拔任务交由区教育局和卫生局负责,在本系统内将自我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从而为区委挑选优秀干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严格标准,始终坚持好中选优。选派援边干部不仅代表着我们**,还代表着上海。因此,区委领导十分关心每一次人选的遴选,明确要严把素质关,要挑选思想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领导管理能力的干部参加援边工作,而不能把选派任务作为简单的政治安排,降低选派标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分析排摸。在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的同时,区委组织部对全区适龄干部从政治素质、工作经历、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排队,在认真筛选的基础上,确定预备人选名单。二是征求意见,确定初步人选。对排定的预备人选,组织部逐一找人选谈心,掌握其思想动态,了解家庭情况,并先后与人选单位领导沟通,进一步明确中央、市委、区委的决定,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同时到人选家中家访,深入细致地做好选派干部家属的思想工作,坚持做到"三派和三不派",最后按比例排出选送梯次名单。三是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进行全面考察。对拟提任的人选,在征得市选派办同意后,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履行好提任手续,通过考察、征求纪检部门意见、讨论决定、任职公示等环节,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派参加援边工作。

3、上下联动,落实政策关爱到家。对援边干部,区委坚持精神激励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采取有力措施,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援边干部安心支援边疆建设,无后顾之忧。一是落实专人、负责联系。区委责成区委组织部落实专人联系援边干部及其家属,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援边干部及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近况。二是抓政策配套。区委坚持抓思想发动与抓政策配套同步,贯彻好市委关于落实好援边干部福利待遇的有关要求,制定了对援边干部及其家属给予照顾、帮助的若干措施,明确援边干部除了可享受市规定的有关待遇和区内同级别干部相同的一切经济待遇外,还可在购房补贴、工作经费、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多方面享受相应待遇,充分体现了区委对援边干部及其家属的关心。三是全面发动,落实援边基金。区委、区政府建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专项基金,由区财政专项拨款。同时,还提出了"上下联动,共同参与,自愿赞助,定向募集"的原则,在区属范围内募集资金,切实落实好市委交给我区的筹措任务。四是坚持"四个必访"和"四个定期"。区委一直把经常性的关心落实在援边工作的始终,坚持做到"四个必访",即:援边干部家属生病住院必访、直系亲属丧事必访、遇有突出困难必访、逢年过节必访。"四个定期",即:定期听取援边干部思想汇报;定期研究对口支援工作;定期检查援边资金落实情况;定期组织慰问活动。各选派单位也纷纷从实际出发,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援,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援边干部去得愉快,干得安心。

4、健全机制,畅通渠道精心安置。区委一直注重在艰苦的环境中考验人,在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磨练人,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人,不断地把在实践锻炼过程中表现突出、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对援边干部的返沪安置,区委更是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市选派办"的安置要求。尽管近几年来面临机构改革、街镇撤并、干部安置等压力,但区委还是想方设法做好安置工作。在援边干部工作期满前,早准备、早酝酿、早考虑,根据援边干部的工作实绩、专业特长,结合我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与有关单位积极沟通,充分协商,腾出岗位,精心安置,基本建立起了渠道畅通、进出有序的工作机制。据统计,在我们选派的16名援边干部中,除了5名干部正在援边外,其余援边干部在返沪后都得到了妥善安排,其中担任处级领导班子主要领导、正处级干部的有3人,担任副职领导的有4人,党委委员的有2人,选派的2名技术干部返沪后都分别担任了所属系统和单位的领导,有2名安置到副职岗位的干部后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凭实绩提拔到了正职岗位,在全区营造了鼓励干部到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的正确导向。

三、十年选派干部援边工作的主要成效

在选派援边干部工作中,我们坚持把选派干部从内带动发展和援助资金项目从外促进发展紧密结合,从而既为选派的援边干部提供了锻炼的舞台,又促进了对口支援地区的发展。

1、增进了民族团结。由于我们对口支援的地区大都地处边疆,因此正确处理好与当地干部群众的关系,维护好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年的援边工作中,我们选派的援边干部们从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加强民族团结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援边工作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本职岗位上做到"三个融入":融入当地环境、融入当地生活、融入当地事业,真正做到与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第二批干部宋惠明同志,克服了父亲两次遭遇车祸险些丧命、年迈的母亲因患病长期卧床不起、自己四次因急性高原水肿而入院抢救等困难,本着"让上海人民放心、让人民高兴"的宗旨,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拉孜县的各项事业中去。援疆干部徐建德同志在三年援疆期间,全心全意为边疆人民服务,尊重当地民族习惯,积极投身到阿克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中,以自己的过硬技术和优良服务,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赖。十多年来,援边干部们以高度的责任感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切切实实地把党的温暖、上海人民的深情厚意传送给了当地各族人民,有力地增进了上海人民与当地人民之间的感情,促进了民族团结。

2、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干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总书记曾指出:"在实践中考验、锻炼和教育提高干部是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特别是矛盾比较多、任务比较重、环境比较艰苦的地方和岗位的实践,是锻炼和提高干部的大课堂"。市委也一再强调,要把对口支援和帮扶地区作为上海培养中青年干部的基地,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中青年干部教育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区委也一直把援边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把选派援边干部工作与培养锻炼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援边,让干部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激发潜能。在我区先后选派的16名干部中,有5名为正处级后备干部,8名为副处级后备干部,3名为科级后备干部。在西北边陲,在雪域高原,援边干部们都把艰苦复杂的环境当作锻炼自己成长的熔炉,经受锤炼,创出了较好业绩。第一批干部葛方浩、倪建平两位同志,在三年期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顽强的意志、饱满的热情开展工作,以出色的工作实绩和良好表现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誉。在,葛方浩同志由县委副书记提拔为县长,倪建平同志由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提拔为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从十年多的实践情况来看,援边干部们也确实通过对口支援地区的艰苦磨练,丰富了人生的阅历,普遍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3、激励了干部队伍,增添了活力。选派干部援边,不仅为我区的优秀年轻干部提供了实践锻炼的舞台,而且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区的干部队伍建设。援边干部们在援边工作期间的先进事迹及其艰苦奋斗的良好精神状态,对我区的干部队伍也起着典型引路和激励的作用。多年来,区委一直把学习援边干部的先进事迹同进一步促进领导班子和干部、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作为加强全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开展"高兴、放心、凝聚、覆盖"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集中教育等活动中,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组织宣讲团宣讲、拍摄电教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广为宣传援边干部们在艰苦环境下开拓创新、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感人事迹。援边干部各所在单位党组织也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在本系统内大力宣传援边干部的事迹,从而在全区干部队伍中形成向援边干部学习的浓厚氛围,进而激励全区干部和党员以援边干部为榜样,争做执政为民、艰苦创业的表率,争做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表率,为推进**新一轮发展而建功立业。

4、增强了两地的合作交流,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多年来,区委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坚持打"中华牌",以援边干部为桥梁和纽带,坚持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强**与对口支援地区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努力促进了对口支援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年,我区同重庆万州五桥区合作建立的"重庆万州嘉太养鸽场",实施的"家家富"工程,帮助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第三批干部在拉孜县委书记沈培新的带领下,积极实施拉孜"安康工程",经多年努力,实现了拉孜几代人通电的梦想;第四批干部在区科委、区农委的支援下,又启动了大棚农业工程,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经济援助的同时,我们选派的干部,以"才"支援,以"智"支援,注重将先进的思想、观念、经验带到当地。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对口支援地区党政干部、专业技术干部提供多途径、多形式的人才培训,开阔他们的眼界。今年,云南迪庆25名干部到我区接受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10名干部到我区挂职锻炼。区教育局、卫生局等单位也通过选派教师支教,为当地培养学生、培训医务人员等,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专业技术骨干。此外,我们还通过互派考察慰问团相互学习和取经;穿针引线,组织区内优势企业同受援地区开展经济项目合作等,与对口支援地区建立起了长期友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关系,为我区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干部荣辱观心得体会 下一篇:优秀年轻干部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