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巧扮,让鲜活素材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时间:2022-10-08 09:28:26

端坐考场,小心谨慎审题,一番搜肠刮肚之后,与之相关的作文素材滚滚而来。那么,如何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妙手乔扮,让鲜活素材之花绚丽绽放?

一、巧用诗化素材,借力用力。

古代诗词名句,是语言宝库里的珍珠和钻石。考场作文中能恰当地引入古诗词,不仅诗意语言,平添韵味,也能提升文章思想底蕴。

1.巧用诗句点亮标题。“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眉眼。近年来,不少命题让考生自拟题目。一个精彩的标题,往往会给阅卷教师一番惊喜,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话题、材料作文拟题,既可直接引用与中心相关诗词名句、名言警句、歌词俗语,也可灵活化用。如此标题让人耳目一新。如:

诗词名句:众里寻它千百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名言警句:君子动口也动手,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流行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梦里花落知多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借用成语与俗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学无止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可移用术语,临时“错位”,妙趣横生:警惕精神“滑坡”,对行贿人也要“爆光”;

可对名言警句、成语俗语改造,翻出新意:“忠言”也要“顺耳”,君子动口也动手,弄斧定要到班门;

这些语言素材,经过巧手包装,的确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有力地提升了标题档次。

2.巧用诗句名言美化,让开头引人入胜。诗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灵活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名句、格言名言,给读者“举头已觉满眼春”的感受。可引用名言为题记。援引名言或哲理句作题记。或提示作品内涵,或点明文章主旨,激起阅卷者兴趣。如《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

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这夜行的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光明。

整齐的句式,优美的意蕴,深刻的哲理,立马就能粘住阅卷者。

可在关键处可佳句点染,意蕴迭出。古代诗词,名家佳句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行文时,可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佳句作为“切入点”,赋予审美意蕴。如《等待》开头: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是满怀希望的等待,等待归人回来之后的喜悦;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是肝肠寸断的等,等干帆过尽,等心里的人出现。

3.巧用诗句,美化文面。独到的创新设计,别具一格的形式,精心包装中考作文充满灵气与魅力。可借用绝句为文章骨架,也可将相关诗词名句灵活组合,灵活化用古代诗词名句为小标题,如此“包装”,定会带给阅卷老师新与美视觉享受。如《我深深感受到了环境的呼唤》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框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片段,流露出对环境污染的焦虑和对蓝天碧水白云清风的怀念,洋溢着对绿色的向往;《水祭》引用杜牧绝句《清明》四句诗为小标题,写出了水的过去、现在、未来,耳目一新;2011年河北《陪伴》灵活化用诗句为小标题,“兼葭苍苍,曲不哀”、“晓风残月,更与何人说?”、“红楼梦断,何处是香丘?”更多是创造性化用诗句在行文中灵活穿插,使文章疏密有致,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也使文章诗意盎然。

二、巧用新素材,陌生感取胜。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有些同学,手中掌握写作素材少,例子贫乏,一写文章就是屈原、李白、文天祥,瓦特、爱迪生……不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就是开水把壶盖冲开了……不是例子不好,实是例子太“熟”,用多则“俗”。作文素材,定要以新为佳,以陌生感取胜。有些素材虽然陈旧,但鲜为人知。一旦入文,依然给人新奇之感——因为古,鲜为人用,开掘出来,推陈也能出新。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迁怒,不贰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这些名言都出自《论语》,都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名言,这些名言鲜为人知,少为人用,以此为理论论据,人耳目一新,也会增加文章厚重。

司马光砸缸广为人知,但司马光的“警枕”者却知之甚少。司马光奉旨编撰《资治通鉴》,即用圆木做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便会翻滚,将其唤醒。例子新颖,写进文章,会使文章生动。写进议论性话题,只要表述恰切,可论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事业有成;可论证坚强的意志毅力、慎独自律的精神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可论证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还可论证只有付出超人的代价,才能开创超人的事业……

三、巧取新角度,旧素材第二春。

一些质地不错、款式不新的服装,丢之可惜,穿之落伍。倘若经过巧妇妙姑一番“美容”,略添上一些花边,稍点缀一些玩意。立马变成一件款式新潮的服装。经验告诉我们:对于老生常谈的话题,倘若能从写作体式及视角上进行一些“包装”,“旧闻”同样成美文。如“飞蛾扑火”,一般人都赞美其追求光明的精神。一学生巧取新角度,活用素材,让人眼睛一亮。如,

飞蛾,固然勇敢,可是光和热并不可能属于它,飞蛾固执只能留下一堆烧焦的碎片。流星的确让自己发光发热,可是那只是一闪而过,之后便灰飞烟灭,除了给人们增添一道瞬间划过的弧线的记忆,别的什么也没有。有人正是为了追求自己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而自取灭亡,正如飞蛾一般;有人正是为了追求那一时风光而付出过高的代价,正如流星一般。这些追求,不要也罢。

笔锋一转,由抑转扬,文字生动,正面立论,具有强烈的思辨性和哲理性。

当然,有些素材,如果巧妙包装,同样能让人眼睛一亮。如《爸爸的日记》:

雨,仍淅淅沥沥的下着。在家闲着没事,便躲进书房去享受书芳醇。书大多看过,我翻箱倒柜,企图能有所收获。突然,一深蓝色的小本跃入我的眼帘。翻开一看,哇!原来是老爸小学时的日记。我如获至宝,兴奋地翻开:

1976年9月星期六 晴

下午放学,我背着书包回家。突然,我看见一个人骑着一辆“铁驴子”。嗬,那家伙跑起来如一阵风。一下子就冲到我前面去了。今天我真高兴,因为我看见了自行车!明天我又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神吹”一番了!

上一篇:外语教学中的课堂焦虑现状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爱上了化学老师的高中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