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8 09:13:4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以顾问的人本理念不断深入生心。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好动、自制力差、自我决策能力较弱等,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持续地实施有效的自主学习。同时,小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其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22-01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状况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1.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由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以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加强"双基"教学中,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放。

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要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技巧。做到依据学习规律确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导学法,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引导学生在设疑、激疑、解疑中学习新知。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五种教学方法:

1.1 阅读学习方法,教师科学地组织学习材料,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提纲引领,抓重点,从而科学阅读,正确理解题意。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本。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资助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比如在低年级时,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

1.2 尝试学习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探索――讨论交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从小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

1.3 操作学习方法,通过拼、摆、剪、比、画等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如在低年级就注重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高年级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在中高年级还应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1.4 数学思考方法。通过例题的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等,并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1.5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综合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整体的细节或成分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必须将学生引入整体和系统上。引导是否得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命题。(即:问题的提出和练习时机的选择是否得当。)比如:讲课时应突出审题和析题,先"化整为零",把原题解剖成若干小题,然后再"集零为整",把剖成的若干小题的内容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就会提高。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自主学习能产生很大影响。去年刚开学时,笔者对所教的七年级两个班级共118学生做了调查,喜欢数学的同学只有40%左右。主要原因有:①数学太难学,小学就没有学好。②不知什么原因,就是没兴趣。③每天都有大量的作业,太烦了。④每天就是作业,再作业,订正,再订正,太单调了,等等。当笔者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后,感受到这些学生需要从学习兴趣入手,同时笔者把教学内容也做了相应调整,让他们从误区中走出来。

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如,教"负数"时一看温度计,二算12-30=?三讲发现"负数"的史话。引出"负数"的课题。让学生通过体验、解疑、听史话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其次,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改变上课的味道。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情绪高涨了,部分学生还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在今年五月的一次调查中,喜欢数学的同学已达到90%以上。

最后,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鼓励和表扬总比指责和批评对学生更好。否则,他们就会厌倦,只会表面地、形式地去学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更谈不上自主学习数学。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叶老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的习惯有助于巩固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3.1 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笔者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的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3.2 仔细观察,用心去记。低年级教材里的东西较多。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这样指导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让学生用心地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3.3 规范地写,准确地算。这对于低高年级都很重要,先教孩子们认真写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然后再规范书写数字、答题,以至于以后计算的准确,精确,有的同学不注重书写,只图快,不准确,是学数学最要不得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能力十分重要,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例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如何避免汉式英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