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WEEE和RoHS指令对宁波机电业的影响

时间:2022-10-08 08:07:37

欧盟WEEE和RoHS指令对宁波机电业的影响

[摘要] 本文在分析宁波机电业出口特点的基础上,阐述欧盟WEEE和RoHS指令对宁波机电业的影响。并结合宁波机电业的现状,提出应对措施,指出宁波机电业应该及时调整对外贸易策略,树立环保观念,促进宁波机电业升级,提高绿色竞争力。

[关键词] WEEERoHS宁波机电业

一、引言

欧盟于2003年2月颁布了WEEE指令即《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RoHS指令即《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WEEE指令规定:自2005年8月13日(后延迟为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市场上流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商(包括其进口商和经销商),必须在法律意义上按其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承担支付自己报废产品回收费用的责任,并对今后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子电气产品加贴回收标识;RoHS指令则要求:2006年7月1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子电气设备中的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和聚溴联苯醚等6种有害物质含量不得超过规定限值,该指令涵盖的产品包括大、小型家电、IT及通讯仪器、照明器具等10大类近20万种。因这两项指令属于法律,无法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要求欧盟撤销或改变。

机电产品出口是宁波市出口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外向依存度很高的行业。宁波市机电产业应该如何应对欧盟的这两项指令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这两项指令的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突破指令产生的输欧限制,促进宁波市机电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宁波机电业出口的特点

1.宁波机电业出口的现状

宁波作为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机电制造也十分发达。据宁波外经贸局2006年统计数据,宁波2006年的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155.76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31.27%,占宁波市2006年出口总额的54.14%,为宁波市出口的支柱产业(图1),并且宁波机电业的出口增长率相当可观(图2),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欧盟和美国。

图1宁波市2006年1月~12月机电产品出口现状 单位:亿美元

图2宁波市2006年1月~12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情况 单位:亿美元

2.宁波机电业出口的特点

(1)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占全市出口比重逐年提高。宁波市机电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末年均出口只有1000多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约10%。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每年以2个~3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据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市机电产品占全市出口比重54.14%,己大大超过全国同期30.85%的平均水平,至今连续5年超过纺织服装产品,成为宁波市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彻底改变了宁波出口产品以往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格局。

(2)商品结构日益改善,出口产品小型化、多样化。我市机电产品出口以螺丝、螺帽之类的标准件和手工工具为起点。经过十几年发展,全市己经有1400多种机电产品出口,占总的机电产品品目的78%,其中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产品有81个,出口5000万至1亿美元的产品有电线电缆、插头插座、计算机零部件、钕铁硼永磁体、空调器、吸尘器、电池、打火机、手电筒、空气加热器等10个,出口1亿美元以上的产品有小家电(主要是电热器具)、微小型轴承、灯具、电动工具、龙头(阀门)等5个。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局面。

(3)出口队伍迅速扩大,形成一批出口骨干企业。我市外贸实施“千军万马”工程成效显著,形成了外贸企业、外资企业、自营出口生产企业齐头并进的局面,据宁波市外经贸局2003年的一次统计,年我市有机电产品出口实绩的企业1500多家,其中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94家,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53家,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77家,出口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近几年这几类企业的家数每年都以40%~50%的速度在增加,其中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去年总出口额22.5亿美元,占全市机电出口总额58.7%,是我市机电产品出口的骨干队伍。在2005年度中国机电产品出口200强中宁波企业占有2个席位:分别是136位的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和163位的宁波市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4)海外市场不断开拓,美欧市场增长快速。机电产品出口的海外市场经过努力开拓,已经出现多元化的局面。以前主要市场在香港、日本和东南亚,现在已发展到世界各地。出口到欧洲、北美的金额已与亚洲并驾齐驱。近年来出口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产品不断增加,去年已超过总额的10%。但主要市场仍在亚洲和欧、美,占到出口总额的89%,而且增速很快。

从以上看来,宁波的机电企业优势和劣势并存着,但总的来说优势是大于劣势的,但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经营成本的上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问题,当然这并非宁波企业独有,而是长三角地区诸多城市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三、双指令对宁波机电业的影响

1.生产成本的影响

(1)“历史垃圾”和“未来垃圾‘的回收处理费用。WEEE实行前来自家庭的”历史垃圾“,费用由生产者按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份额负责;实行后,由生产者支付所有自己生产的产品的回收、处理、再循环和环保丢弃处理的费用。由于欧洲劳动力成本高,回收成本甚至会高于制造成本。

(2)有害物质检测增加成本。欧盟法律要求制造商对构成产品的所有原材料和零部件逐一识别,确保不含有害物质。目前欧盟尚未对6种有害物质的官方检测方法,而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会使检测结果出现很大的差异。另外,企业也难以花费高额费用购买检测设备,一般都会选择到国际权威的第三方进行认证。但认证费用相对较高,比如企业在出口前一般会去UL、SGS等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其费用依照产品以及检测项目的不同而异,多则十几万,少则几百美元。对规模不大的宁波制造商们来说,这项成本本身就是一场”噩梦“。

(3)替代材料增加成本。中国目前机电产品大都使用了6种被禁物质,需要寻找替代品,还要改造相关制造过程和生产工艺装备。然而,在中国,目前有些合适的替代品还难以找到。

2.出口数量的减少

由于宁波大多企业长期忽视环保问题,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欧盟制定的双指令标准,这样就会被排斥于欧盟市场之外。此外,由于出口成本增加,产品价格提高,出口数量会相应减少。2006年7月是欧盟实施RoHS指令的第一个月,据宁波市经委统计,宁波出口欧盟的电动工具共计404批次、557049台、941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8%、41%和38%。与今年6月环比,台数下降7%,金额下降4.5%。双指令实施给宁波机电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技术上突破的障碍

在技术方面,我国与欧盟存在一定差异,在想在较短时间内寻找禁用物质的替代材料相当困难。比如无铅化生产中,由于焊料熔点上升20度~30度,对元器件的耐热性及焊接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企业需要更换无铅焊接专用的焊接设备,并采用新的焊膏才能解决问题。另外,禁用物质的六价铬没有可替代的物质,需要在生产中采用新的加工工艺,逐步淘汰使用。

四、对策分析

要突破双指令带给宁波机电业的负面影响,除了政府的引导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加强环保意识,提高产品的绿色竞争力。

1.确立环保的绿色理念

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在走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发展道路,虽然获得了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但负面效应正逐步显现。双指令中包含的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消费者健康的关注等观念正深入人心。所以宁波企业应把双指令带来的危机看成是新的发展契机,树立环保的绿色观念。并坚持把绿色观念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从有害物质材料的测试开始到建立物料控制系统,以确保生产过程不受污染,加强产品绿色预警能力,增强企业的风险抵抗力。

在这方面奥克斯公司走在了宁波其他机电企业的前面,比如,奥克斯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严格按国际标准,使公司整个产品研发、生产过程和供应链三者得到持续有效的控制,保证奥克斯空调、手机等产品的环保设计与制造符合欧盟指令。

2.结合宁波地区集群优势,抱团进行科技改造和创新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对欧盟双指令的过程也是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竞争能力的过程。企业必须认识这一点,加快技术开发、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要有全球战略意识,及时了解和采用国际技术标准,并对国际技术标准消化和吸收,以掌握主动权。

同时根据宁波地区已形成的几个产业集群带,把众多企业的科技力量组合起来,共同进行研发,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以实现1+1大于2的效益。比如余姚和慈溪的家电产业均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在技术上很难应对技术要求高、设计层面广的RoHS的要求,如果上规模企业能够合作进行技术研发,不仅能够突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还将有助于整个家电产业的技术提升和发展。出于这个原因,余姚西摩、富达等几家上规模的家电企业已组成了“RoHS技术性突破及应对措施研究课题组”,每家企业根据其特长负责不同的技术攻关,共同应对欧盟RoHS。

3.构建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是把环境因素融入到整个供应链中,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它包括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包装、销售等各阶段。在每个阶段上都考虑到产品的环保要求,比如从设计时开始就考虑产品的可回收性,从原料采购上控制产品有害物质的含量等。

构建绿色供应链,需要对原料供应商、零配件厂商、分销商等个体企业组织起来,将企业个体的环保责任转化为整个产业链的责任,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在发生环境事故时,可以沿供应链追溯,找到相应责任方,有利于绿色理念的培育和巩固,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可以预见,如果本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同积极应对,形成一条“绿色”产业链的话,行业整体的竞争力也将得到提升,更有利于企业全球市场的拓展。

4.采用循环生产模式

机电业传统的生产模式是资源―生产(产生污染)―产品―消费(现次污染),对废弃机电产品的主要处置模式是旧货回收―低层次用户使用―拆解零件(或改换用途)―遗弃。

根据双指令的要求,生产企业必须要承担产品的回收费用。为降低回收成本,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废弃物回收模式。企业需要建立循环生产模式:资源―生产(减量、回收)―产品―消费(再利用、再生资源)。

目前,我国国内已有相当多的机电企业采用了绿色供应链技术,为众多的企业导入绿色供应链和循环生产模式树立了榜样。但令人遗憾的是,宁波的机电企业对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充分。比如国际权威认证机构UL-美华针对RoHS推出的有毒有害物质控制解决方案RSCS,只有宁波奥克斯公司一家与其签约引进采用。

五、结论

从短期看,欧盟双指令会给宁波机电业带来冲击,出口量会下降。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企业能积极应对,下降趋势会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推出而逐渐扭转,出口量不仅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还有可能会超过原来的水平。要实现这一预期目标,需要政府和企业密切配合,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双指令。只有积极应对,才能促进宁波机电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绿色竞争力,使机电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怡李世建何建敏:WEEE和RoHS:欧盟”双绿“指令下我国相关行业的困境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1期

[2]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网站:www.nbfet.省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字斟句酌拟合同 下一篇: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现状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