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时间:2022-10-08 07:57:53

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摘要: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从各个途径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导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思品教育才能向新目标迈进。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 创新教育 实施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而且还要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和剂。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经常关心、鼓励学生,向学生倾注爱心,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共鸣,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把自己定位在做一名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位置,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因为关系的平等,学生便能比较容易地进入思维自由驰骋的宽松式的创造性学习状态,就完全成为活动主体。学生不仅十分投入地主动探索学习,而且其个人爱好,个性品质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创新的欲望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今天学生的特质是:活泼有余,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抱负水准提高,受挫能力、忍耐力、包容力、勤奋精神均降低。教师与学生应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不妨多关心他们,多用他们的语言与之交谈,尽量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亲近。去除他们对教师威权的防线后,学生便很愿意向教师倾吐心底的话。

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必须要有创意。例如:在思想品课堂上设计一些教学栏目:“各抒己见”、“异想天开”、“我的建议”、“创业园地”、“畅想未来”、“作品展示”等等。这些栏目的设计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随时发现自己的创新灵感,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如对“口袋书的利弊”的辩论,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或撰写文章,利用课堂进行论辩,学生的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课上得精彩极了。在这样的活动中,由于展开充分的独立的思考,所以学生能常常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见解,得到了及时肯定后,会感觉到莫大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这些积极情感反过来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情景化的教学内容

俗话说,“只有地基打得好,楼房才能建的高。”其实,学生的发展也是如此,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思维的创新密切相关。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培养学生聚合思维为主。而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开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要开拓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采用严谨的学习态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适时加强对思维方法的渗透,经常使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思维方法,给学生示范。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加强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的训练,引导学生多向思考、一题多问。教师可以开辟每堂课“五分钟自我表现”栏目,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同时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这丰富多彩的“五分钟”成了学生每日的渴望。为了表现自我获得大家的喝彩,学生不断地创新,有形式的创新,有内容的创新,将“自我”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只有在课堂中真正实现了“体验、尝试、反思”的和谐统一,才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中领会数学的真谛,让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激发其好奇心,让学生获得发展。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最终会有所发现:敢于挑战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敢于否定一向认为是“是”的事物,通过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其中的“非”。

例如:《做祖国需要的人才》一文中论述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传统的思维定势容易使学生对这个结论深信不疑。这时,笔者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大胆地提出质疑:顺境不是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吗?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高素质的师资、完善的设施,再加上主观能力,岂不锦上添花?一石激起千层浪,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其他同学也都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很多。这时,笔者对他们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存在性的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意识是教学根本。如果在学习中学生时有独到的发现,那么,这样的学习将是深层次的、卓有成效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智慧的火花时现呢?重要的一条是重视学生自学中的独特发现。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都有被社会承认的满足感、愉悦感。如果学生的发现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得到应有的鼓励,那么他们就会产生这种满足感和愉悦感,就会尝到智力劳动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创新潜能。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探究,重视学生闪现的智慧火花,也有些收获。学生是一种创造的力量,是文本意义的积极生成者。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新发现,由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教育的功能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是以实现教育的后一个功能为主要任务的。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任务,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充满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思想品德课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上一篇:新视域下如何有效进行初中数学阅读 下一篇:育才为本用心创新班级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