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探究性课程

时间:2022-10-08 07:37:46

解密:探究性课程

问题

不可否认,探究性(研究性)课程在很多学校属于鸡肋。在中考、高考中没有探究性课程考试内容(因为这门课程没有显性的知识点),没有专门的课程老师,没有可直接运用的课程方案等。除了思想上的忽视,方法和手段的不足也是普遍现象。一些基层学校即使想开展这门课程,也往往有心无力。或者展开得十分零散,不成体系,离一门课程的标准相距甚远。最终,大家似乎认为这是属于少数顶尖学校锦上添花的领域。虽然没有人否认这门课程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帮助巨大,但在大部分学校里,它都不见踪影。

一所普通学校真的无法承担这一重任?如果没有强大的资源支持而又希望有所作为,应该如何行动?

文来中学(初中部)

上海文来中学(初中部)始终坚持“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和“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自2000年起就开始了探究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探究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探究型课程是一门以能力目标驱动为主的课程,它主要承载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文来中学的探究型课程是在没有专职的课程任课教师,且教师们都是在排满了基础型课程工作量的前提下,承担该门课程的实施工作的。经过多年的艰苦实践与探索,如今,文来中学的探究型课程已处于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发挥课程功能,彰显课程特色的良好发展时期,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已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于是,我们有了编写文来中学《探究型课程教师实用手册》的设想。通过近两年的积累、研究和编辑,这本《教师实用手册》终于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文来中学探究型课程学习方案

1.本方案设计意图:建立一套切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呈梯度连贯递进,涵盖四年初中学习生活,具备可操作性,充分融入区域特色和校本特点的较为完整的探究型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体系。

2.本方案的课程目标体系:将初中四年分为7个阶段26个单元,每单元以8个课时为主,围绕“单元主题”提供“课时”、“教学建议”、“单元教学流程”、“课程资源”等相关的实施建议,力求有助于教师实施课程,有效达成课程的“单元目标”。每个阶段设定课程“学期目标”,每个单元设定“单元目标”,“单元目标”是对“学期目标”的分解、细化,体现精确性、灵活性、可达成性;各“学期目标”呈梯度连贯递进,形成切合我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校本特色,落实“两纲”教育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的较为完整的文来中学探究型课程目标体系。

问题与策略

一、如何处理分组过程中小组人数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

问题产生原因:

在探究型课程学习中,除了班级、小组、个人等常见分组形式,也可以是年级或全校形式,其中小组是主要的形式之一。在小组的成立过程中,一般采用较多的是学生自己协商成立小组,或由教师按照班级座位等原则统一规划。由于学生成立小组有较明显的个人喜好倾向,这时可能会出现小组人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解决方法建议:

1.做好小组成立的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白为何要成立小组,怎样的小组才最有战斗力。

2.成立小组前定好小组成立原则。比如:确定好小组成立的人数限制、男女搭配的比例等。

3.灵活处理个别问题。有时会碰到1~2人一组或者7~8人以上一组的情况,对于过少的情况,应该允许其存在。对于过多的情况,提醒学生遵循小组成立原则,并阐明理由。

4.帮助学生明确小组成员角色及职责。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的需要,从而决定小组的组成。

个案:

在初一年级某班的分组中,有一个小组达到9人,教师问其原因,学生回答说因为大家相处较好,不愿意分开,也不知道怎么分。教师引导道:“成立小组是为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和由此形成的团队力量,完成探究的任务,同时也是对同学们合作能力的考验。现在你们思考一下,一个小组需要一些什么角色?”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说出了一些。教师补充道:“从探究型课程来说,一个小组一般需要组长、副组长、记录员、资料收集员、管理员、小组发言人、联络员等等,当然有的角色可以兼做。现在你们看看,这样分工是不是9个人太多了?你们再讨论一下,建议你们可以分成两个小组,这样更能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而且,两个小组也可以进行组间的合作呀!”这样引导后,学生对小组的成立有一定认识,从单纯的个人关系角度转移到了如何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上来,并根据大家的特点,分成了两个小组。

二、怎样建设小组文化?

问题产生原因:

一个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小组,一定有通过组员认可的小组行为规则和行为取向,这些就是一个小组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小组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对探究型课程来讲,这是很重要的学习准备。

解决方法建议:

1.制作小组铭牌:类似台历,上面标明小组名称,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小组其他信息,在每节课上课时架在桌子上,这样既有助于上课时老师和同学能清楚地叫出小组名,也时刻提醒组内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我的一举一动代表了整个小组,而不是我个人。

2.制作小组抢答牌:类似小扇子,在上面标明小组名称,再写上“我来说”、“我要答”、“让我来”等字样,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或回答问题的时候,代替传统教学中的举手。抢答牌是小组的手,举牌和回答任务可以由不同的成员来担任。在班组交流时,要投票评选出优胜小队,也可以使用抢答牌背面或临时贴上白纸,为心目中的优胜小队投票。

3.制备学习资料包:类似办公用文件夹,尺寸A4大小,内页透明塑料袋30页左右较为合适。因为探究型学习没有教材,所以,每节课将学习资料收集于此包内,所积累下来的丰富的档案,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探究型课程的学习成就感。

4.制作组员档案:可用电子版打印稿,也可以手绘,将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优点等进行介绍,上课时拿出学习资料包,每每翻到这一页,每位同学都将会有小小成就感,无形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三、如何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探究计划?

问题产生原因:

学生现有的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思考能力都不全面,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就很可能找不到正确的探究方法和偏离探究的方向,使实践活动达不到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必须让学生学会制订具有操作性的探究计划,以规范学生的探究实践过程。

解决方法建议:

教师先通过一个活动主题举例,举出以前学生在实践中的一些具体计划实例,在学生掌握了之后,再让他们自行设计。

个案:

初一阶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制订问卷调查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并能依计划进行探究。

初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严谨与有效地制订整个单元活动计划。在第二学期的一个单元主题《品评历史人物的功过》中,全班同学推选出了最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杨振宁。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讨论得出探究这位文化名人的方法与过程。学生的讨论结果记录如下:

上一篇:打造成长共同体 下一篇: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