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杰:妙手仁心战“癌魔”

时间:2022-10-08 06:08:14

他将名利看得很淡,他看重的是医生这个职业;他将自己从医的誓言牢记心中,多年来从来不曾改变;他将做一个病人眼中的好医生,作为自己今生矢志不移的追求;他有一双“妙手”,这双妙手,助他书写了传统中医的新奇迹――治疗各类白血病、尿毒症、地中海贫血、淋巴癌等“人类绝症”;他还有一颗“仁心”,近年来,他累计减免贫困患者的医药费高达50万元之巨。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让无数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们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他,就是贵州著名的“抗癌”专家张英杰。

19岁少女的脸上

又出现了动人的红晕

“尊敬的社会各界人士:

我是湖北阳新县军垦农场华坛村的吴晓红,今年19岁。于今年5月被武汉同济医院查出白血病。两鬓斑白的父母借遍了亲友,变卖了房子和粮食物品,筹集了3万多元医疗费。母亲留下几十元油盐钱,将钱全部交到医院。不到一个疗程钱就用完了,目前我将面临停医停药。一贫如洗的父母守在医院半个月了,每天只吃一点稀饭咸菜,省下一点钱为我买些肉汤补身体。父亲甚至想卖掉一个肾来救我,面对死亡,我并不害怕,但作为女儿,没有尽一天孝,却患上这样的病,才19岁青春年华,就这样眼睁睁的离开人世啊?!看着父母那无望的眼神,我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我做骨髓移植已有配对,就是缺手术医疗费,我请求大家帮帮我,哪怕是1元、10元、100元我都会非常感激您,因为多1元,就能把我从死神旁边拉回一步。各位恩人,救救我,求求您,救救我们一家吧!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每当望着窗外的太阳,我就泪如泉涌,我多么想活下来,以后能有机会去感恩社会,叩谢恩人,报答父母。”

当朋友把这份网上的求助信打印给张英杰看后,19岁女孩的泣血求助,强烈的求生渴望深深震撼了张英杰,他落泪了,为什么这个世界越是贫穷的人们,越有这么多不幸呢?“每当望着窗外的太阳,我泪如泉涌,我多想活下来。”吴晓红的这句话不断在张英杰的耳边响起,他的心情愈发沉重了。

张英杰当即拨通了求助信上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吴晓红的父亲吴高孝。吴高孝哽咽着给张英杰讲述了女儿患病人情况:2008年5月,在广东东莞某塑料厂打工的吴晓红发现身上有多处红色斑点,后回家检查被武汉同济医院确诊为白血病。为了给她治病,家里变卖了房子、粮食、耕牛等值钱的物品,同时采取借款的方式筹集了6万多元医疗费,经过在武汉同济医院的第一次化疗,吴晓红的病情已基本稳定,可是6万元钱也花光了。由于支付不起昂贵的骨髓移植费,她只好离开医院回到了农村。

“我们没有钱啊,难道我的女儿只能等死吗?”电话那头,吴孝高嚎啕痛哭,苍老沙哑的声音里充满了绝望。老吴的哭诉,不由让张英杰回忆起自己家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

张英杰出生于贵州省江口县官和乡四渡村,1992年中山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毕业后,成绩优异的留校做了一名大学教师。正当他的事业顺风顺水时,2000年母亲突患肝癌,半年后因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02年他的弟弟又患上了尿毒症并最终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两个亲人相继被疾病夺去生命,让张英杰长时间沉浸在丧亲的痛苦吕不能自拨。几经思索,他作出了一个遭到所有人反对的决定:从大学辞职,用自己的所学研治出治疗“绝症”的良方,为饱受病魔煎熬的广大患者解除病痛!

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大学的挽留,张英杰毅然辞职了。“黔中自古无闲草,信手拈来都是宝”,辞职后,便利地理环境使张英杰如鱼得水,沉迷于对中草药的钻研中,钻研累了,就上山采药,然后接着研制。为追求真知他甚至像“医圣”华佗那样,在研制的过程中不惜以身试药,保证药对患者无副作用,以至于他的身上经常散发出一股让人掩鼻不已的浓浓草药味,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他是个“药罐子”,身体不好要天天吃草药。就这样,白天,他攀援于一座座云蒸霞蔚的梵净山中遍尝百草广采良药;夜晚,他或伏案钻研,或煎或熬配制着药。终于,在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和反复试验后,张英杰的药取得了成功。然而最初,由于没有名气,人们并不相信他,更不愿意做他的“活体实验”。张英杰毫不气馁,在免费治疗好几位已经被医院“宣判”无救的患者后,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找他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他对贫困患者分文不收的的善心更在人们当中传为美谈。到现在,张英杰已经研制出了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尿毒症、糖尿病、癌症等绝症的药。

“张医生,您要救救我女儿啊,她才19啊!”吴高孝带着哭声,把张英杰从回忆中唤醒。“老吴你别急,晓红的病还有希望的,我以前就治愈过好几位像她这样的病人。我打算捐两个疗程的药给晓红,不收你们一分钱。”吴高孝一听,大喜过望,颤抖着声音反复说道:“我家晓红有救了!我家晓红有救了!”

一个星期后,吴高孝收到了张英杰寄来的一大包中草药,里面还附有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张英杰的药在吴晓红的身上收到了神奇的疗效,经过半年的治疗,吴晓红原本苍白的脸上又出现了久违的动人的少女红晕。目前,吴晓红在张英杰的理疗下,正一天天恢复青春活力。

“张叔叔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09年4月20日下午,辽宁省凌源市松岭子镇中学放学了,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乔占岭像往常一样,和同村的伙伴们骑着自行车回家,然而刚出校门没多远,他的头突然剧烈地疼痛了起来,两耳嗡嗡直响,双眼发黑,从自行车上一头栽了下来,昏倒在地,失去了知觉。

“刚开始,我们以为孩子是营养不良才昏倒的,补充下营养好好休息就行了。可是十多天过去了,占岭的身体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虚弱。”乔占领的父亲乔树桐说。在县城医院检查不出病因后,2009年5月8日,乔树桐夫妇带着儿子到天津市血液病医院检查。然而诊断结果如同晴天霹雳,把一家人击懵了:乔占岭患的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这种病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最多能撑三个月。而且……”医生沉默了半晌,才接着说:“这个病要治好,最少要50万元。”

“当时我的头里‘嗡’的一声炸开了,我们这样的家庭,别说是50万,5万也拿不出来啊!”说起这段往事,乔树桐沙哑的声音有些颤抖,到今天他仍心有余悸。

从天津回来没过多久,乔占岭的病情迅速恶化,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脱落,身体虚弱得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只能整天躺在床上。看着亲人生命的火花在一天天暗淡,一家人的心都碎了,当面强言欢笑,背地里却暗自垂泪。乔树桐把家里唯一值钱的猪和牛卖了,四处奔波几经周折向亲友们借了2万元,凑了25000元钱,总算把儿子送进了医院。

知道了乔家遭遇的人们也纷纷向这个不幸的家庭伸出援手,凌源市松岭子中学的600多名师生为乔占岭捐款7885.5元,同村的乡亲们自发捐款2000多元,在沈阳读大学的姐姐占媛还把求助信在网上,向公众求援。在大家的帮助下,乔家又筹得了三万元钱。然而,与50万元的巨额所需相比,这些钱无疑于杯水车薪。住院后,占岭只能靠化疗和输血来维持生命,每天的医疗费用高达4000多元。很快,近六万元钱被用完了,没有钱了,医院全面停止了对占岭的治疗。亲友们已经无钱可借,家里能卖的也都卖光了,姐姐占媛四处向企业推销自己:“谁帮我救治弟弟,我愿意给他打一辈子的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一家企业聘用占媛,乔家陷入绝境。不得已,乔占岭只好回到家中,“听天由命”。

正在一家人陷入绝境之时,乔树桐突然想起,占岭在天津住院时,同病室的一个病友曾给他说起过贵州有位医生能用中药治疗白血病。乔树桐把从医院带回来的一大堆的交费单据翻出来全家出动找那电话,最终,女儿占媛在一张揉得皱巴巴的单据找到了一个号码:13885634115,但没有写名字,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医生的。怀着一线希望,乔树桐拨能了这个电话:“喂,您好,我是贵州中医白血病再障诊所的张英杰医生,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吗?”听到张英杰的声音,乔树桐这个饱经风霜的七尺须眉欲语泪先流……

张英杰听了乔树桐详细介绍了儿子的病情后,安慰他:“乔先生,我很高兴地告诉您:您儿子的病没有问题,能治好!”张英杰的话仿佛黑暗的天际亮出了一线曙光,让乔树桐精神大振,可是,想想自己一贫如洗的家,他的心又沉了下去:“可是,张医生,我们家为给孩子治病,现在已经拿不出钱来了……”“先不要考虑钱的事,给孩子治病要紧,我先把药寄给你们吧,如果有效了,咱们再谈费用也不迟,如果没效,我分文不收。”什么?先治疗后收费?乔树桐简直不管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还有这样的好医生?!虽然心存犹疑,乔树桐仍把自己的地址留给了张英杰,不如赌一把吧!

让乔树桐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张英杰寄来的包裹,包裹里,除了药,还附有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一些张英杰的资料。更让乔树桐惊喜万分的是,儿子在服用了张英杰寄来的这包药后,气色不断恢复,四个疗程下来,曾经只能躺在床上的占岭已经能下床运动了,而他的脸色,也在一天天恢复红润。现在,乔占岭仍在服用张英杰给他配制的药,一个疗程的药3000多元的药,张英杰只收他1000元钱。

“等我以后考上大学挣钱了,我一定要去贵州亲自感谢张叔叔,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与记者的通话中,乔占岭中气十足地说。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

人间四月,芳菲正盛。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记者来到了位于贵州省江口县城铜岩河的张英杰家里拜访。还没到诊所门口,远远地就看见诊所外已候满了从各地赶来问诊的人。这些病患中,有的是从网络上获知他的信息后千里迢迢从外省赶过来的,有的则是通过病友间口碑相传慕名而来的。诊所内,温文尔雅的张英杰虽然忙碌,脸上却一直荡漾着亲切的笑容,他边亲切地和病人交流,边认真地为患者诊治。

见张英杰如此忙碌,我不便打扰他,便和候诊的人聊了起来。知道我是记者后,大家七嘴八舌地给我说起张英杰来:他给病人看病不仅从来不收红包,还经常减免费用;他治病时尽心尽力,对患者像亲人一样热情;他给每个患者留下自己的名片或电话,以便他们有问题随时打电话咨询他;他切实为病人考虑,便宜的药有效绝不开贵药……

张英杰一直用“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感染着患者,不断鼓励病危患者及家属,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地治疗。“病人能依靠的只有医生,如果连医生都轻言放弃,患者还有什么指望呢?作为医生就一定要对病人负责到底。”张英杰说。也因此,如果遇到危重病人,他总会守在旁边细致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措施,如果病情反复,就干脆住在诊所里,实时监控,有时一住就是一个星期。

正在大家纷纷给我讲述张英杰的故事时,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走了进来,她一进门就对张大夫深深地鞠躬致敬后突然双膝下跪,泪流满面:“张医生,谢谢您救了我,您就是我的再生恩人!”妇女的举动震动了所有的人。张英杰赶紧把她扶了起来。通过交谈,记者了解到,这位女士姓林,虽然才40岁,却已饱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折磨多年,接受过很多治疗方法,效果都不是很明显,2009年她的病情开始恶化,而她虚弱不堪的病体已再不能承受高强度治疗了,一时间,全家人惊慌失措,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找到了张英杰后,在张英杰的精心治疗下短短几个月内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今一年过去了,她已经已完全康复,能像健康人那样过上正常的生活。所以,她今天特意走几十公里的山路来到从乡下赶来,只为给张大夫说一声谢谢。从最初的恐慌到后来的坦然,许多艰难和痛苦的日子,张英杰都和她一起走过,在数年的治疗岁月里,张英杰不断给她提出过许多建设性的忠告,成了她战胜癌症道路上最尽职的顾问和向导。如今她生活得很幸福,根本看不出是一个癌症病人。正是在张英杰的精心治疗和细心开导下,许多患者放下了对癌症的害怕和恐惧,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

到今天,张英杰的影响早已经超出了贵州,辐射到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给无数的患者送去了“重生”的福音,让无数深陷痛苦的家庭重新充满欢笑。目前,张英杰主治各种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MDS、血小块减少症等各种血液及骨髓性疾病,以及尿毒症、糖尿病、肿瘤等。

如今,向张英杰求治的患者遍及全国各地,仅五年左右的时间,他就累计为贫困病人减免了高达50万元的医药费,也因此,他“妙手仁心”的被患者广为传颂。“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患者的夸奖。”张英杰说:“有什么评语,能比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品评更真实?有什么话语,能比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激、热爱更动人?又有什么举动,能比率先垂范、救死扶伤的行为更有说服力呢?”

“医学是向前发展的,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要想做个好医生,就必须掌握最前沿的医学技术。否则,‘做好医生,治好病’就是一句空话。”张英杰常常这样告诫自己。为此,无论多忙,他每天都要挤出来坚持读书、不断学习、钻研,在他的办公桌上、床头、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被他作满了记号的医学书籍。我国著名医学家洪昭光曾说:医生可分三种:一种医生是只治病,不治人;第二种医生不但治病,而且治人;第三种医生不但治病治人,而且能通过健康教育使群众健康水平提高,努力实现整个人群发病率、死亡率下降。做第三种医生,是张英杰一生的追求。他说,做一个好医生,治病同时关心病人身心健康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他建立了贵州中医白血病再障诊所网络版/,通过网络为人们提供各个方面的健康资讯。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道德底线。”从医多年,面对求医者,张英杰投入了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无论对方是大款还是农民,他一视同仁,把爱心融入精心救治病人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张英杰很喜欢《左传》的一段话:“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他进一步给记者解释:“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指做事,立言指做学问。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医生的职业掌管生死大事,如果不能在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上坚定自己的立场,无原则行事,轻则一事无成,重则害人害己。”这,何尝不是张英杰行医精神的生动写照?

上一篇:谭元元: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芭蕾公主” 下一篇:校正一下方向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