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08 04:23:53

常熟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孩子间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儿童游戏以及亲子交往的重要形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研究选取常熟市3-6岁幼儿家庭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常熟市亲子游戏开展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幼儿;亲子游戏;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游戏是儿童基本的生活方式,亲子游戏是儿童出生后最早出现的、以亲子关系为纽带、亲子情感为基础的一种游戏形式。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亲子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家庭亲子游戏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家长如何看待亲子游戏的价值?在家庭中亲子游戏的开展现状如何?影响亲子游戏开展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期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为常熟市幼儿家庭亲子游戏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选取常熟市幼儿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对常熟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一)抽样

本次调查研究在常熟市幼儿园中选取了H幼儿园和T幼儿园中的小、中、大班幼儿,各抽取60位幼儿家长作为被试,共计120个家庭。

(二)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本次问卷采用封闭式问卷为主,结合少数开放式问题的形式,旨在了解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态度、亲子游戏的条件创设、亲子游戏的内容与类型、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的问题。

(三)问卷的施测及统计

本次问卷分别随机抽取了常熟市两所幼儿园的3-6岁幼儿家长作为被试,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6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未填写完整问卷),获得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80%,问卷回收后,运用SPSS进行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于开放性题目整理出了家长的各种观点。

三、调查结果

(一)家长对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意愿与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家长对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意愿性较强,家长对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意愿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亲子游戏的开展情况。家长作为幼儿日常生活的照料者,如果家长有亲子互动的意愿,亲子游戏随时都可以发生。绝大多数家长认同亲子游戏对于孩子的发展价值。

(二)亲子游戏的条件创设

1.亲子游戏的时间和频率

调查显示,有38.8%的家长选择了“时常”,42.2%的家长选择了“经常”,对于每次持续的时间,50.9%的家长都选择在0.5-1小时之间。充分的游戏时间会鼓励幼儿进行较高社会性水平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每天专门用于自由游戏的时间不能低于半个小时。[1]因此,从总体来看,家长能够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保证幼儿游戏的数量和充分性。

2.亲子游戏的材料

调查数据显示,有48.3%的家长在亲子游戏的开展中“经常”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材料,有26.7%的家长选择了“有时”给提供幼儿充分的游戏材料,有2.6%的家长“很少”在亲子游戏中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游戏的工具,很多类型的亲子游戏都需要借助材料进行。绝大部分家长都在亲子游戏的开展中“经常”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材料,这说明大部分家长都能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很多亲子游戏缺少相关的游戏材料就无法顺利进行或无法达到一定的游戏效果。幼儿对于游戏材料的需求性还是挺大的,但这也与具体的游戏内容有关。

对于亲子游戏材料的获得,绝大部分家长都选择在正规商店购买,在工作空余时间,选择自己制作游戏材料的家长也不少。除此以外,随着电子购物的发展,很多家长也会选择网购,但由于其游戏材料的不正规、不安全并未得到很多家长的热捧。

(三)亲子游戏的内容

1.幼儿性别对亲子游戏内容的影响

亲子游戏的内容就是指亲子游戏的类型。我们在问卷的选项中将活动类型具体化,为了更通俗,使其成为生活中常见的亲子游戏类型。实际上根据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不同,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又可以分为角色游戏(扮演一定的角色,将创造性融入现实生活,如过家家等)、结构游戏(利用积木等物品进行搭建、构造的游戏)、表演游戏(根据故事或童话中的情节创造性地扮演特定人物,如角色扮演);有规则游戏可以分为智力游戏(发展智力、锻炼思维能力的游戏)、音乐游戏(以音乐为背景和辅助手段进行歌唱、伴唱的游戏,如唱儿歌)、体育游戏(锻炼身体素质的游戏,大多在户外进行),还有绘画等艺术类游戏以及讲故事等语言类游戏、因电子媒介兴起而发展起来的电子游戏。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与孩子常玩的亲子游戏类型排在首位的是语言类游戏(讲故事),其次为绘画、建构游戏和音乐游戏和户外活动,排在最后的是电子游戏。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部分家长并没有被大众媒体所侵蚀而错过与孩子面对面进行游戏、情感交流的机会。由于不同的性别角色和不同的气质类型,男孩与女孩对游戏类型的喜好是不同的。在建构游戏和绘画类游戏上均存在孩子的性别差异,男孩倾向于建构游戏,喜欢搭积木等;女孩则倾向于安静一些的绘画类游戏。

在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幼儿的陪伴者和照料者大部分都是母亲,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男主内,女主外”的影响,教育子女的责任母亲承担的较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渐渐成为局外人,逐渐淡出家庭教育。父爱的缺失、父亲的缺位现象出现的越来越频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母亲无法替代的,此类现象的出现无疑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起消极的作用。

Power(2004)的研究认为,父亲和母亲与孩子游戏的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别,母亲倾向于情感内容,父亲倾向于肢体的、打闹的和非固定化的游戏。[2]父亲的游戏诱发了儿童对外部物理世界和社会环境的好奇,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说,父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激活关系”,母亲和孩子之间属于“依恋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如果是父亲担任平时照顾幼儿生活起居的人员,那么孩子会更偏向于喜欢玩电子网络游戏。所以父亲如果担任幼儿的生活照料者,并且在亲子游戏中担任主要角色,那么就会对亲子游戏的内容产生影响。从访谈的分析结果来看,父亲如果担任平时幼儿生活的照料者和陪伴者,游戏内容则偏向于刺激、冒险,比如电子网络游戏、户外活动等。而对于隔代抚养的家庭来说,爷爷奶奶作为亲子游戏的主要参与者和陪伴者,亲子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则比较传统,且缺乏游戏指导策略。

3.大众传媒对亲子游戏内容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发展是人类新闻传播文化的一种强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起来。在八十年代以前,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所使用的传播媒介大多是报纸、广播、书籍等,等到八十年代之后,网络和电视才慢慢开始进入家庭,很多电子媒体应接不暇以迅速的发展之势进入万千家庭。一直到现在,电视和网络成为很多孩子除父母以外的亲密朋友,电视节目的形式多样让孩子们着迷,很多亲子游戏都依赖于电子媒介,而在户外、在大自然中所进行的亲子游戏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而渐渐低迷。“有时候不知道跟孩子玩什么,就跟他一起看看电视,把Ipad给他,让他自己去玩。平时太忙了,有时候实在抽不出时间。”在访谈时一位家长这样说道。在家长缺乏指导策略,自己又比较繁忙的情况下,大部分家长会将亲子游戏的时间交给电子媒体,而失去了与自己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

4.家长的教育观念对亲子游戏内容的影响

虽然在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大部分家长对亲子游戏都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且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开展亲子游戏的频率、时间也比较充分,但是在本次的访谈中我了解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不断上升,各种打着“把孩子训练成天才儿童”旗号的父母也层出不穷。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在很多时候也在亲子游戏开展过程中寄托了这种期望。将游戏转化为一种“智力训练”,在内容上偏向于智力游戏,并没有考虑游戏的趣味性愉悦性,只是为了达到训练孩子思维、锻炼智力的一种手段。

(四)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

1.游戏的发起方式

为了了解亲子游戏的发起方式,本人设计了“当孩子独自游戏时,您常主动寻找机会计入到孩子的游戏中吗”这个问题。有56%的家长选择了“有时”,有26.7%的家长选择了“经常”,有12.1%的家长选择了“很少”,4.3%的家长选择了“总是”,有0.9%的家长选择了从不,从调查结果来看,家长主动加入亲子游戏的积极性一般。

2.家长在亲子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在亲子游戏中超过半数都选择了扮演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选择“主导者”的家长有16.4%,说明家长大部分不会主导亲子游戏,而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游戏机会和空间,并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

另一方面,从访谈的内容来看,在具体的亲子游戏中,家长对游戏的指导策略还不是特别清晰和到位,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在访谈中很多家长都提到“不知道该怎么指导孩子,有时候孩子提出的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四、讨论与建议

针对常熟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从观念到行动对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亲子游戏情况的改善和发展。

(一)观念层面

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及效果。树立正确的观念是有效开展亲子游戏的前提和基础。

1. 家长自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双方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大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游戏与学习是两个对立面,即使是游戏,也是一种被冠以“游戏”美称的益智类活动,为了锻炼孩子的智力而不是孩子自发而感兴趣的。对孩子本身需要什么样的游戏,游戏对孩子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家长可能考虑得并不多。再者,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亲更多地为孩子的抚养提供物质条件,陪孩子的时间较母亲而言少的多。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陪幼儿进行亲子游戏时间最少的就是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和亲子游戏中的缺位现象极为严重,这就要求家长要共同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发挥好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功能。

2.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为家长提供游戏指导策略

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及经验缺乏,往往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成人参与幼儿游戏,与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积极互动,可以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和亲子游戏质量的提升。很多家长在具体的游戏中不知道如何合适地参与游戏。在这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大众传媒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需要利用媒介平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游戏观,在具体的电视节目中可以对家长提供一些亲子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让家长灵活地运用指导策略,为亲子游戏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行为层面

有了观念做铺垫,接下来就是要从行动出发,促进亲子游戏的有效开展。

1.政府乃至全社会应引起重视,为幼儿的游戏创造条件,加大户外活动的场所建设

亲子游戏的有效开展需要有大背景的支持,需要整个社会的认同和实际的举措。整个社会的儿童观对未来儿童的生存状态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社区规划时,政府要将儿童的户外场所建设考虑在内,增大对儿童的投资,为亲子游戏提供物质支持。

2.加强家园联系与合作,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

幼儿和家长作为亲子游戏的主体,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可以发挥其主导性对亲子游戏活动进行指导。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长会、开放活动日,通过具体的活动给予家长相关的指导,丰富其家庭教育理论及游戏知识,家长之间共同交流指导策略,互相学习,借助幼儿园这个平台,更好地实现亲子游戏的有效开展。

3.大力推广亲子园,加强亲职教育

在访谈以及问卷最后的开放性题目中,很多家长都提到不知道陪孩子玩什么游戏,也不知道该如何陪孩子玩,因此也就大大降低了家长陪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时代孕育而生的亲子园逐步发展起来,为家庭早期教育提供科学知识和方法,传播正确的育儿观念,对亲子游戏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亲子园的发展对不懂得家庭教育理念及亲子游戏指导策略的家长带来了福音,观念和知识随着教育的发展应不断更新。亲职教育即指如何为人父母的教育,亲子园在具体的活动中对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幼儿与家长间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尹芳.《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研究》

[2]宋艳梅.《亲子游戏中父母角色功能的探究》,怀化学院学报,2011(12):115

上一篇:关于幼儿区角活动教学的几点研究 下一篇:我们的《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