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中毒14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08 04:16:14

蜂蛰伤中毒14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我院在2008年8~10月收治蜂蛰伤患者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1~70岁,均有明确黄蜂(俗称:猴儿包)蛰伤史,既往均无心、肝、肾、血液等系统等病史,有1例有皮肤病史。入院时间为蛰伤后2小时~7天,被蛰伤处10~200处,蛰伤部位以头、面、颈部及四肢暴露部位为主,住院天数3小时~57天。

临床表现:可见蛰伤处肿痛、头痛、头昏、乏力、纳差、呕吐、精神差、血尿、少尿、无尿、浮肿、腰痛、黑便等。查体可见颜面、四肢水肿,巩膜黄染,皮肤瘀斑,蛰伤处肿胀,皮肤发黑化脓,肾区叩痛,甚至意识障碍等。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提示:所有患者中除2例蛰伤处少入院时间早者仅有血、尿常规异常外,其余12例均有多脏器功能损害,其中肾功能损害者有9例(9/14),肝功能损害有10例(10/14),心肌酶学异常者有12例(12/14),凝血象异常者有8例(8/14),消化道出血者3例(3/14),意识障碍者1例(1/14)。所有14例患者均有白细胞升高,但血小板减少、贫血、肝、肾功异常心肌酶血异常随病情轻重不一。白细胞(10.8~27)×109/L,血红蛋白37~115g/L,血小板(35~200)×109/L。肾功:肌酐58.5~1048.5μmmol/L,肝功总胆红素17.1~314.60μmmol/L,谷丙转氨酶38~828U/L。心肌酶学:CK 234~62118U/L,CKMD16~5829U/L;谷草转氨酶25~9695U/L,乳酸脱氢酶257~12617U/L,HBDH 324~62118U/L。

治疗:局部治疗与综合治疗相结合。①拔掉毒刺,局部用食醋清洗,个别病员在乡村用蛇药清洗也可以减轻疼痛、减少毒素吸收;②激素抗过敏:一般病人地塞米松10mg静滴1~3天,每日1次,重症有脏器损伤者静滴氢化可的松200~300mg,5~7天,或加大地塞米松剂量至每日20mg×3天,逐渐停用,同时注意保护胃黏膜,防止消化道出血。③入院于蛰伤3天内者常规给以血液灌流治1次,之后根据病情即肾功能等情况给予血透治疗每2日1次,直至病情缓解。④适当保肝,营养心肌,抗感染的治疗,出血倾向重者积极输血浆,血红蛋白低于60g/L者输红细胞悬液支持。

结果

14例中3例仅局部处理对症治疗痊愈,10例经过血透,平均透析8~15次,3例经过血液灌流。1例于人院后10小时死亡,1例死于透析中,总共治愈8例,4例于肝功、心肌酶学正常肾功接近正常好转时出院。

讨论

蜂有多种,常见黄蜂(胡蜂)和蜜蜂,其中黄蜂毒性最强,蜂毒的重要成份是生物胺类、多肽、激肽类和酶类,如组胺、乙酰胆碱、儿茶酚胺、溶血毒素、神经毒素等。蜂中毒的机理有:①过敏反应;②血管内溶血;③神经毒作用;④肌溶解作用;⑤抑制肾脏、心脏、腺体、神经突触、心肌线粒体Na-K-ATP酶活性等。

蜂蛰伤后应先拔出毒刺清洁伤口,由于黄蜂的毒液偏碱性,故蛰伤后可用食醋清洗局部,蜜蜂蜂毒偏酸性,用碱性液体清洗,如5%碳酸氢钠液或肥皂水。

蜂毒可效全身过敏反应和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而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抗免疫作用,及时足的激素使用可减轻症状改善贫血,挽救生命。

蜂毒不仅有很强的溶血作用,在体内体外都有抗凝作用,同时又由于血小板减少,临床重症病例往往可见全身出血倾向,积极给予血浆支持或血浆置换,可帮助病员渡过危险期。

蜂中毒多导致多脏器损害,以血液、肾脏、肝脏、心脏、消化道为主,可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血液灌流和(或)血液透析不仅可清除毒素,并能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同时我们观察经过血透或血液灌流后患者的黄疸、肝功、心肌酶谱异常,血小板下降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是治疗蜂中毒的有效手段。

总之,蜂蛰伤的预后取决于蜂毒的种类、数量、受损器官数目及受损严重程度、各种治疗是否积极及时。尽早足量使用激索、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能清除毒素减轻中毒缩短病程,使患者早日康复。

上一篇:髋臼骨折手术治疗31例体会 下一篇:用降纤酶(40例)治疗中、晚期脑梗死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