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现状调查及档案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时间:2022-10-08 02:54:21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现状调查及档案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档案既可以让高校心理辅导老师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也可以让大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本文对江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建档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心理档案;建立;必要性;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21-02

近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江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建档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4-2007年江西省高校心理测试与建档的学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查阅近年来江西省高校心理建档与档案管理的相关文献。

(2)调查研究法:调查2004一2007年江西省高校心研会关于江西省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建档情况的档案数据,对江西省各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获得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开展了心理测试与建档的学校比率较高

(二)大学生心理建档的内容单一、不规范

本文在调查中了解到,江西省各高校心理建档的方法多以心理测试建档为主,心理档案所包含的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有:

1.人口学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姓名、学号、性别、班级、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

2.心理测试结果。心理测试结果为每年学校为新生组织的心理测试数据和平时心理咨询所做的心理测试数据。

3.心理咨询记录。主要包括咨询时间、主诉内容简介、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性质、疏导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信息等。

通过对江西省高校心理建档内容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心理档案中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些是从教务处的学生信息登一记表中获得,有些是心理测试时获得,这些资料都较简单而且不全面,心理咨询老师查阅也不大方便。

二是各高校每年组织的大规模施测都只是针对新生的,因而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心理测试记录绝大部分都只是大一时测试所得,后续数量很少,难以对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是平时的心理咨询记录很少在档案中有所反应,目前省内只有几所高校采用了咨询室咨询和网络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多数高校的心理档案中没有涵盖平时心理咨询的记录。

(三)大学生心理建档方式逐渐由纸笔档案向电子建档发展

本调查对2004-2007年江西省高校心理测试建档的方式进行了了解,结果如表2所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2004一2007年,江西省高校采用电子建档的比例分别为17%、29%、31%、31%,可见该省高校心理建档方式正逐渐由纸笔建档向电子建档演变,而这个变化与近年来使用计算机化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的学校越来越多相关"在表中还可以看到,历年都有一些高校采用纸笔与电子建档相结合的方式,2007年比例高达25%,可见不少高校在建档方式的选择上还处于探索和适应阶段。

(四)大学生心理测试建档使用的量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如表3所示: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心理测试建档所使用的量表以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为主。2004一2007四年中,使用SCL-90建档高校的比例分别为90%、96%、90%、88%"江西省开展了心理测试与建档高校所使用的量表除SCL-90外,还包括: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并且还有一些高校使用多种量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心理测试与建档,如新余高等专科学院、赣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可见,江西省大学生心理测试建档量表的使用情况为:以SCL-90为主,多种量表共同使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江西省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建档的总体情况较好。不过,调查发现,有不少高校在建档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上投入不够,建档工作不够规范完善。如建档的内容单一、心理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档案使用不方便等。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除学校财政支持投入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尚还没有一套非常适合高校使用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南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05年就想使用京湘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商业版对当年的大一生进行心理测试与建档,但因当年系统不稳定而失败,故至今都仍然是沿用手工建档,只是心理测试用激光阅读仪读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档难,二是管理难"依靠传统的手工建档和管档方式己难以满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开展的需要,如何设计开发科学、便于使用的计算机化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显得更为需要和紧迫。

三、建设基于网络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在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日趋繁重。传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信息反馈滞后,教师很难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的心理状况。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能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地进行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智力状况和非智力状况的测验、职业兴趣测评等,一方面分解了建档和测评工作,另一方面在宽松的网络环境下,“咨询者的心理松驰,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呈现出自己的内在的、隐秘的、特殊的心理状态”L$M,因而提高了测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减少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盲目性,提高其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

目前,学生档案中记录的往往是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而非心理状况,如学业成绩、教师评语、奖惩情况等,学生从这些数据很难进行心理发展状况的反思和自我认知;而基于网络的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将学生心理测量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清楚地进行自我认知,从而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传统的心理咨询中,案例的保存与查询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建立基于网络的大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动态地记录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及时调适个人心态,使其具有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和存在问题分析 下一篇:解析对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