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实生苗育苗技术

时间:2022-10-08 02:18:09

毛竹实生苗育苗技术

摘 要:毛竹是我国重要的笋竹两用林,具有产量较高,生长迅速,材质良好,伐期较短,用途广泛,效益较好等特点。传统毛竹造林都是采用母竹移栽方式,造林成本高,运输不方便,且种源有限。而用毛竹实生苗上山造林,省工、省时,在造林、运输、成活、成林等方面都优于母竹移植造林,相比可节约经济成本90%以上。该文主要对毛竹实生苗育苗技术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毛竹;实生苗;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99-02

毛竹造林中苗木是关键,传统栽植毛竹都是采用母竹移栽方式,但母竹移栽成本高,运输难,成活率低,且母竹来源有限,大面积造林苗木供应不足;从外地调实生苗,则增加了运输成本且苗木成活率难以保证。“十二五”期间,太湖县县委县政府将毛竹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来发展,为了更好解决该县造林苗木问题,林业部门大力鼓励林农在原有的育苗经验基础上,尝试毛竹育苗。2013年开始育毛竹苗,当年就取得了成功,苗木生长良好,目前全县每年有20万株实生毛竹苗出圃。毛竹实生苗相对成本低,运输方便,且成活率高,为毛竹的大面积造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现将毛竹实生苗的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严把种子关

选好种子是育苗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毛竹采种宜选择10a以上、立地条件较好并且开花结实正常的毛竹林进行。每年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毛竹种子开始成熟,毛竹育苗必需用当年生产的种子,毛竹种子采收后播种越早越好,因为毛竹种子不需要有储存后熟过程使之达到春化作用的效果,相反储存超过8个月的种子,发芽率很低,隔年的种子发芽率在3%以下,而且黄化苗特别多。光凭肉眼很难判断是否是陈年种子,为了避免买到陈年种子,一是提前到种源地查看,二是从正规厂家进种,不要贪图便宜,种子要求粒大饱满,无病虫害。

2 严把育苗关

2.1 选好苗圃地 苗圃地最好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坡地或丘陵地,要求交通方便,阳光、水源充足,排涝、灌溉方便,尤其以生荒地和肥沃的沙壤土建圃地最适宜。苗圃地要深耕细作,三犁三耙,清除杂草石砾。

2.2 苗床制作 苗床宽度一般1~2m,高10~20cm,步道30~40cm,这样有利于耕作施工,苗床要求建在靠近水源、地势较平坦、排灌方便的酸性红、黄壤土上。苗圃地每667m2用生石灰50kg撒播翻耕进行土壤消毒,苗床1m2用等量式波尔多液(配比为硫酸铜∶生石灰∶水为1∶1∶200)2.5kg进行喷洒,一般每667m2施饼肥、土杂肥、人畜粪共1 000kg或者复合肥100kg作为基肥,消毒和施肥可结合深翻进行,土壤要细做整平,苗床上不能留有大的土粒。

2.3 配制营养土 毛竹育苗所需营养土最好自行配制。用过筛的沙壤土(菜园土)与腐熟后的饼肥按7∶3比例配制,也可用粘土、沙壤土、锯末与腐熟农家肥按3∶3∶3∶1比例配制,同时用0.3%高锰酸钾1 500液喷洒消毒。营养土配好后喷水搅拌成湿润状备用,如在室外,为防止雨水冲刷最好用薄膜覆盖,若是大田育苗可不用配制营养土。

2.4 播种育苗 可秋播也可春播,秋播于每年10月份播种,春播应在3月底前完成。

2.4.1 催芽 浸种是催芽育苗的必要条件,首先用0.3%高锰酸钾浸种3~5min,后洗清再浸种3d,在此期间白天拿出来洗清晚上浸种即可,也可白天浸种晚上拿出来洗清,一般3d后种子开始露白时即可播种。

2.4.2 播种 为了播种均匀,将种子拌些细沙一起撒播在苗床上,播种量50kg/667m2。如是大田育苗,也可穴播,每穴均匀点8~10粒,每667m2在8 500穴左右。播种后用细沙土覆盖,以看不见种子为宜。

2.4.3 覆盖 冬季或早春为防止气温过低苗床要用薄膜搭建保温棚,棚高1.5m,棚内放温湿计适时观察苗床温度和湿度。棚内温度要求20~25℃,以土壤不见白就行。要适时揭开薄膜通风,温度过低就将薄膜严实,天晴时每天洒水,保证苗床湿润,播种后20d左右即可出苗。

3 严把管理关

3.1 苗期管理 10月份播种后,11月份开始发芽,发芽7d左右,用75%甲基托布津1 000倍和菊酯类药进行喷雾,连续2~3次,同时清沟除草。在次年2月份温度开始回升时进行炼苗,先是中午揭开大棚,早晚盖上,3~5d后逐步掀掉大棚,7d后开始移植小苗到营养袋,每袋1株。营养土在播种后的空闲时间就可装袋,营养土第一次不要装太满,可以在移苗后添加。如为春播苗,也可以在浸种3d后用湿沙拌种催芽,待胚胎发芽后直接移到营养袋,一袋一个胚芽,在向阳坡地的育苗地要遮荫,搭荫棚或插荫枝都可以。搭荫棚一般用遮阳网,网高1.5m;插荫枝可就地取材,操作简单易行。做法是将高40~50cm的铁芒萁4~6株捆成一束,按10~20cm的距离插在竹苗行间。撒播用稻草覆盖,都能取到不错的效果。

3.2 后期管理 芽苗移栽后要经常洒水,密切关注芽苗长势,7d后进行病虫害防治,并同时进行人工除草,7d一次,连续2~3次即可,出苗后2个月左右(秋播3个月左右)就开始分蘖,1a分蘖3~6次,如果有缺苗的可用小铲轻轻挑起进行补植,容器育苗到10月份苗高30~40cm,分蘖3~5个,就可造林,每667m2在60株左右。容器育苗1年中的任何季节都可造林。一般1年生苗只分蘖不行鞭,2年生苗春季开始发笋,到5月下旬就可形成大量竹鞭,3年生苗只能在3月左右发笋1次,这时候不但竹兜能出笋,而竹鞭也开始发笋,当年长成的小竹高达1~2m,地径0.3~0.5cm。一般毛竹实生苗长到2~3a都可出圃造林。为了培育永久性苗圃,一般的做法是春季将1年生实生苗成丛挖起,将根部泥块用水冲掉一些或用小锄挖去一些,然后将成丛幼苗单株或双株用小剪刀分开,并剪去上部1/3的枝叶,在根部涂上泥浆,按照前面所述的标准要求做好苗床,将分出来的单株或双株按照20~30cm的株行距移植在苗床上。培育1a后,每株又可分蘖出10~15株;第二年用相同的方法再进行小苗移栽,如此这样反复分株育苗,即可建立永久性苗圃,不断产生竹苗,一次播种,永久受益。

(责编:张宏民)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鱼类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高等教育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