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控制

时间:2022-10-08 12:51:40

试析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控制

【摘要】环境资源是具有稀缺性的,不仅土地、水、树木、植被、能源等的数量是有限的,某种地理位置资源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环境资源的供给不可能无限制的满足建筑工程建设的需要,从而形成了工程建设与环境资源供给的矛盾。文章重点探讨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控制。

【关键词】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控制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91-01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控制,是指控制主体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选择最佳的控制时机,将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必须在明确控制主体和控制时机的基础上,分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控制思路。

一、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控制的主体

工程项目的建设涉及到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三个行为主体责任方。

建设方是工程的投资者,也是工程决策者,对设计方提出工程建设的要求,通过招标竞争选择最优施工方进行施工,因而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方处于中心地位。因此,是否要考虑环境因素,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权衡比较,重视环境利益的程度,都是由建设方在进行主体决策时所要全面考虑的。

而对于设计方,它是受建设方的委托,按照建设方所提出的要求合理设计,如果提出环保的要求,那么在设计上不仅要重视建(构)物单位设计和建造,还要考虑周围的整体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不仅要满足建筑质量的要求,还要关心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不仅要适用、经济,还要注意美观,真正担当起建筑师的“龙头”地位。

施工方是通过建设方竞争招标选出的,由于施工阶段不可避免会产生环境影响,施工队伍的合理管理会将这阶段的环境问题减少到最小。因此,在竞争选择施工方时,将环境管理的条件纳入选择施工方的评价标准之一,包括对事故和紧急情况作出的反应以阻止或缓和环境影响,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与措施针对场地环境问题等。

由此可见,设计方和施工方是为建设方服务的,建设方的要求和建议对两者任务的完成具有指导性意义,那么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任务就责无旁贷的落在了建设方。只要建设主体抛弃狭隘的部门利益,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通过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协调环境因素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将环保因素作为选择施工方的重要条件,对设计方提出环境保护的客观设计要求,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控制的时机

工程建设的四个阶段是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和建设项目使用阶段,这四个阶段是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遵循一定逻辑程序并不断发展的渐进过程。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控制也要贯穿在整个建设过程之中,但从环境问题的来源可以看出,通过在决策中将环保纳入综合决策,“防患于未然”,控制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避免今后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控制的最佳时机在决策阶段。

(一)建设前期是环境问题的来源

为便于分析,借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和学说,将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建设前期、建设期和使用期三个子过程。其中,建设前期包括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和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建设期是指建设项目施工阶段,使用期是指建设项目使用阶段。显然,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在建设项目建设期和使用期。

其中,建设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建设项目的施工,都会产生空气污染、噪声等问题,一方面,但这部分影响会随着项目建设完成,慢慢减少,是暂时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这部分环境问题的治理,在建设期内,要同时建设治理污染的工程。

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期,这期间环境影响可分两类情况考虑,一类情况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对于这类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大小的控制,只能通过在前期决策设计中,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地点和地区,以及人性化的设计,以降低对环境、对周围居民和使用此工程的人员的影响。另一类情况是由于前期决策设计的失误而造成的环境无谓的损失。由于一些工程建设项目在前期没有考虑可能产生环境后果,以致于在执行的过程中引发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个环境损失是完全可以通过前期详细决策和论证而避免的。

由此可见,环境影响的产生是发生在建设项目建设期和使用期,而环境问题的关键部分则在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前期时就已经潜在产生了。

(二)项目决策阶段是建设前期的重点

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前期包括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而项目决策阶段是建设前期的重中之重。因为“如何建”问题是决策阶段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后面设计阶段的任务,便是按照决策阶段“如何建”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包括设计者根据决策过程中所提供的环保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陆雍森.环境评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胡汉明,梁晓星.环境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安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解与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4]李成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上一篇:血沉、HLA―B27基因、C反应蛋白测定对强直性脊... 下一篇:微波消解 ICP-MS测定垃圾渗滤液中铅\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