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的三级预防

时间:2022-10-08 12:36:30

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由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及静脉组成,承担着运输血液、维持全身脏器血供的作用。通俗地讲,人体内供血给心脏和大脑的血管叫中心血管,其余血管则叫外周血管。血管有动脉、静脉之分。动脉管壁较厚,平滑肌较发达,弹力纤维较多,管腔断面呈圆形,具有舒缩性和一定的弹性,可随心脏的收缩、血压的高低而明显的搏动。因此,通常讲的脉搏,即通过触摸前臂、足背、大腿、腘窝、颈部等处动脉的波动而获得,可以通过动脉搏动次数来评估心脏跳动的频率。

什么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和失去弹性的病理变化的总称。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疾病,表现为动脉壁内层脂质沉积。随着这种粥样化斑块逐渐长大,动脉原有的组织结构消失,管腔狭窄,甚至闭死,导致病变血管供养组织、器官出现缺血、坏死的症状。粥样化斑块一旦破裂,脂肪组织可以从破裂的斑块中溢出并引起血凝块的形成,即血栓形成。血凝块碎裂脱落并随着血液流动,造成其他血管的阻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血管栓塞。

动脉硬化可发生于全身各个血管,从大血管到外周血管,从供养心脏的冠状动脉到供养脑、肾等器官的相应动脉。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步年轻化。有资料表明,50~60岁的人群中,77%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60~70岁的老人中比例增至87%,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00%。

动脉硬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家族病史、男性及绝经期后的女性、慢性传染病,另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动脉硬化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吸烟、喝酒、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已被证实为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

动脉硬化形成后,会累及病变血管供养的组织、器官,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

若供养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硬化,则导致常见的冠心病,会有心前区疼痛的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管腔的狭窄程度有关,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若动脉硬化发生在大血管,即主动脉上,长此以往,动脉硬化部位容易发生溃疡,甚至血管内膜撕裂,造成主动脉夹层这一危急重症。只能急诊手术治疗。

若供养脑的血管发生动脉硬化,脱落的斑块、狭窄的管腔均可引起脑血管栓塞,进一步发展为脑缺血、脑梗死,亦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若供养肝脏、肾脏等脏器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则会相应的引起肝脏、肾脏等脏器的供血不足,甚至坏死。外周动脉也是如此,如常见的下肢动脉硬化引起的下肢溃疡、视网膜动脉硬化等。

动脉硬化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首先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即良好的生活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膳食总热量不能过高,超过正常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②年过40岁者应避免食用过多胆固醇较高的食物。③严禁暴饮暴食。④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⑤不吸烟、不饮烈性酒。⑥适量运动,规律生活。除此之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体检检测血脂高的人群也应该积极调整饮食,必要时口服降脂药治疗。

二级预防:如已患有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应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冠心病病人最常见的日常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立普妥、波利维等,即是针对动脉硬化采取的抗血小板、调脂治疗。老年动脉硬化高危人群,在没有消化道不适反应的情况下,可以日常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性抗凝;同时,他汀类等调脂药不仅可以调节血脂,还有对心血管的保护调理作用。

三级预防:已发生动脉硬化并发症者(即有心脏、肾脏、脑血管等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适当的保健理疗,运动锻炼,可以有效地恢复并发症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动脉硬化的防治应重在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强健康意识,积极防治于未病。

(作者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教授)

上一篇:穴位敷贴的八项注意 下一篇:精油保养卵巢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