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历史宣言书

时间:2022-10-08 12:32:20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历史宣言书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至今被人们铭记,主要是因为它被贴上了一个划时代意义的标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借用法国著名影评家安德烈・巴赞的话来说,“《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问世开辟了银幕上由来已久的现实主义与唯美主义彼此对立的新阶段。不仅如此,后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品由于物质现实复原的机械照相式刻板手法越走越窄,成熟的创作美学成为一柄双刃剑,而作为发轫之作的本片真实再现了意大利普通群众的生活状况与英勇斗争,同时极富生活的诗意,在神话与历史的对立中实现了完美结合,具有宣言书的历史意义。”

影片的故事反映的是,在二战尾声依然在纳粹德国侵占下的意大利,地下抵抗组织与纳粹法西斯斗智斗勇的猫鼠游戏。导演罗伯特・罗西里尼的创举在于,他没有将镜头对准激烈交锋的战场,而是把摄影机扛上了寻常街头,去捕捉受战火蹂躏的普通民众。影片中先后登场的妇女、儿童、、教父、游击队员、纳粹军官等人物,都是当时的意大利人身边寻常得见的形象,这也由于本片的许多镜头都直接来自于罗西里尼战时环境下的偷拍,而且除了个别演员外,绝大部分在片中出现的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这种近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影片的真实(这也是巴赞最为推崇的电影本质),同时却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一样只是平实呆滞地记录。《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不但随处可见大制片厂电影的精致布光,而且对于主要人物的雕琢也采用了颇为传统的戏剧手法,正所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罗西里尼又极为大胆地打破了传统故事片的戏剧冲突,让故事的核心女主角于影片进行到一半时就戛然逝去,全片的情绪基调也由此峰回路转。 罗西里尼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大量非职业演员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后来往往被视为一部简单直接地反击法西斯,“政治正确”意味浓重的影片。考虑到影片摄于二战刚刚结束的1945年,罗西里尼的“主旋律”态度无可厚非。但罗西里尼本人却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片导演,在他随后拍摄的《战火》(1946)和《德意志零年》(1948)中,他在自己开创的新现实主义中走得更远,不但继承了“生活的诗意”,而且对电影的叙事结构与技巧进行了更为深远的革命。《战火》采用了多段体叙事,用六个没有直接关联的故事共同组成二战末期美军登陆意大利时期的国家图景,《德意志零年》则更像一部心理剧情片,刻画出已经结束的战争对普通人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与其说罗西里尼在用他的电影批判法西斯,不如说他在用这批革命性的电影关注当时意大利国民的真实生存处境。这一主题也成为他的同道维托里奥・德・西卡、卢切诺・维斯康蒂等新现实主义大师秉承的核心,虽然他们的电影并不直接表现二战,而是更多聚焦于战后普通人的日常――贫穷、失业、乞讨、偷盗、无家可归......这些殊途同归的内容统统都指向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特殊的时代意义――用一场全新的美学风格去引领大众共同关注一个国家的重建与新生。

上一篇:《狂怒》:战场不分对错 下一篇:《大幻影》追忆贵族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