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为什么不满意救房市?

时间:2022-10-08 12:30:19

楼市救市工作已有条不紊地铺开了。但奇怪的是,普通民众的满意程度,远远低于政策预期,也远远低于房地产商。

救市行动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中国也审时度势地推出了稳定资本市场的举措。连续遭打压、意识到矫枉过正、救市必要性获认可、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中国资本市场在两年间走过了四阶段。房市面临的情况相似,只是它的周期更长:进入被打压的第一阶段比股市早,目前正处在第三、第四阶段的交界处。更确切地说,房市在舆论层面还焦灼于第三阶段,而地方政府已开始各显其能了,长沙、西安、深圳、重庆、杭州……并且,各地救市举措得到鼓励,收效好经验将会被推广。

最新的消息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接下来,购房最低首付降为20%,购房契税降为1%……从中央层面的救市措施次第出台。

但一项调查很让人深思:80%以上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救市获益最大的,不是自己,而是房地产商。

事实上,世界各国已无暇计较为华尔街买单的正当性,无暇讨论是否应当救房市、救了谁,犹如当年执着地讨论“姓社还是姓资”。

房市低迷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非常明显:上游的建材、工程机械,下游的装修、家具行业面临全面衰退,特别是钢铁行业(半数产品被用作建材)。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中将会有多少无工可打?

出口增长乏力、投资会加剧产能过剩,内需成为维持局面的唯一法宝。怎么刺激内需呢?多喝牛奶还是多买几台电视?有什么比房产的效果更好?

计划在2010年上市的楼盘,现在开始设计、施工不算为时过早吧?盖好的房子卖不出去、正盖着的房面临烂尾,连大佬的资金链都吃紧……哪来的资金盖新房?

房市的低迷会拖累宏观经济全局,但消费者最终面临的是更高的房价。这是当前救市面临的最大矛盾,也是民众对此不满的根源。

如果冷库里堆满猪肉,而猪栏却空空如也,肉价的走势会怎么样呢?

决定房屋价格的三要素是地段、地段、地段。交通便利的地段是稀缺的,不像电视机那样可随需求的增长被大批制造出来。北京东三环一套成本80万元的房子,甲出100万元、乙出200万元、丙出300万元一路叫上去,最终成交价和古董一样,取决于出价最高者而不是成本。如果因为开发商独赚220万元太暴利了,我们都不买,最终逼它50万元割肉,那却是“一锤子买卖”。结果是个别人“暴撮”了顿“冻肉”,多数人无肉可食!

正因为如此,不救市是不行的,但救市并不能救房价。

很多人认为,今天的高房价,是背离了经济学规律的价格虚高。此时救市,不是救房价是什么?因为从客观上,救市是对开发商有利,是维持了既得利益者的暴利。

救市的实质性目的,是让市场恢复正常的交易,让开发资金能够循环流转起来。基于此,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要点有两个:

一是大规模地以成本价(或微利)敞开供应“经适房”和“廉租房”。如果亿万富豪想住90平方米的“经适房”难道不该鼓励?二是强制公开房屋成本并对开发商征收高额暴利税。而房价根本就不应当被作为调控的对象。第一条保证了人人住得起房,前提是住户不挑剔地段和户型;第二条使高端商品房销售利润得到合理分配。

即使价格较低的保障性住宅,只要大规模交易同样会激励内需。因为这些住宅也需投资、建设,会使用大量钢材、水泥,要雇用大批建筑工人。还有装修、家具、电器支出。不过,“经适房”价格应以普通人努力15年左右的积蓄为下限!收入更低者只能租房。

至于高端住房的价格则交给市场定,好比吴冠中大师的画,拍出多少钱用政策操心吗!■

E-mail:chinacbr@vip.省略

上一篇:微软的黑屏游戏 下一篇:中小企业陈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