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知识点 变化的情景

时间:2022-10-08 12:17:00

不变的知识点 变化的情景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0-0054-03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B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全国卷Ⅰ)已揭开神秘的面纱。统览全卷,我们明显感受到其命题的主旋律是:不变的考点,变化的情景。与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相比,2007年试题不再出现忽视教材、漫无边际联系和过于追求标新立异等现象,而以历年高考题为母题进行情景变化和再创造,已成为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全国卷Ⅰ)命题的一大特点。

1 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化学学科知识点分布(全国卷Ⅰ)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Ⅰ)化学试题,除继续关注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外。还力图表现出了“突出必修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等能体现新课改思想的一些特点。试题对化学学科所关心的热点知识均涉及但深浅不等。考查的具体内容见表1。

由表1可知,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所考查的内容仍然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重点,也是热点知识。试题既偏重基础,又能够强化技能,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在知识点的分布上,2007年和以往试题已达到互相弥补、和谐渗透、相得益彰的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前几年,理综试题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和高科技内容的比例显著偏高。而在2007年试题中却几乎没有触及这一块。这样做,也许能减轻考生的阅读负担,为他们解题而赢得更多宝贵的思考时间。另外,在2007年试题中似乎没有见到诸如阿佛加德罗常数,离子共存与鉴别,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和计算,盐类水解,化学键和晶体类型及性质,以及有机物燃烧、混合物的计算等过去常考的内容的影子。能巧妙地避开这一些,实在难能可贵。

2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化学试题的情景变化和再创造(全国卷Ⅰ)

经过仔细分析和研究发现,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Ⅰ)中化学试题以历年高考题为母题进行情景变化和再创造,已成为本年度理综考试中化学试题的一大亮点。举例如下。

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第7题和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第18题相似。不妨对比一下:

2007年第7题:

室温时, 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1997年第18题:

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值一定小于7的是( )

A.pH=3的硝酸跟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的硫酸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3的醋酸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

再看,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第11题和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第22题。

2007年第11题: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

A.KClO3 (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1990年第22题:

分别加热下列三种物质各100克:①KMnO4、②KClO3(另加少量MnO2)、③HgO。完全反应后,所放出的氧气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可看出,这两题都是O2量多少的判断。从内容到形式,两题设计得都比较流畅,只是1990年给的是质量,而2007年给的是物质的量。

另外,2007年高考理综合化学试题中第26题同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第三大题第2小题如出一辙。

2007年第26题: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1)W元素是______;Z元素是______。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___和___。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和____。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988年第三题第2小题:

X、Y、Z三种元素.已知:

(1)它们是周期表的前20号元素,Y和Z不在同一周期。

(2)它们可以组成化合物XY2、YZ2和XZ。

(3)X的阳离子和Z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XY2能和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将浆状物过滤所得到的溶液与Y的氧化物YO2反应,可以得到另一种白色沉淀A。

请填写下列空白:

X是__________;Y是________;Z是________;A是_______。

XY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经分析,这两题都是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且涉及到的元素(如碳元素、钙元素和硫元素等)及化合物(如CaC2、CS2、CaCO3等)几乎都差不多。

最后,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题中第28题和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第32题更是如同孪生。

2007年第28题: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是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盛 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

(2)仪器 B 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 C 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ab-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1991年第32题: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和气,其主要成份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和气中含有CO和H2。

(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

混和气( )( )接( )( )接( )( )接( )( )接( )( )。

(2)确认混和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很明显,这两实验题的取材背景,包括试题的呈现形式都大同小异,只是2007年的要比1991年的思维空间大,问题量饱满,更能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但若把今年第28(4)放在问题的开始(如1991年第32(1)),适当调整一下问题的结构顺序,可能会更有利于考生的思维习惯。

3 给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的几点建议

以历年高考题为母题进行试题情景的再变化和深加工,也许是一种命题的途径。但过多地触及,可能会对试题的创新不利。所以,多方面地关注和采集高考化学试题命的背景材料是有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3.1关注新课改、支持新课改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因此,高考试题命制应该注意新课程的新教材背景材料,考虑新课程的新能力要求,为新课程实施进行正确导向。

3.2关注课改先行者

上海、广东等省市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窗口,他们很早就开始探索着进行单独命题。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们积攒了很多丰富且十分宝贵的经验。事实告诉我们,每年全国各地的各种高考试题对历年上海、广东等省市高考化学试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这里不再举例。因此,高考试题的命制应多汲取走在基础教育改革前列的先行者的一些有价值的做法。

3.3关注近年的竞赛试题

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化学试题的筛选,应在每一年命制的试题中努力地尝试着突破与创新。但开发出紧贴科技前沿等创新性习题的确是不容易的,需要大量的题源和背景材料。那么,从历年的化学竞赛试题中获取题源和背景材料或许不失为一条开发新颖试题、亮点试题的有效途径。

3.4继续关注STS

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STS)的关系密不可分,关注高考化学试题与STS的联系,能够体现化学价值取向,体现人文精神,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前些年,高考化学试题对此予以了高度关注,而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Ⅰ)却忍痛割爱,关爱不足。因此,应继续关注STS是当今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命制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上一篇:解析高考试题中的离子反应问题 下一篇:巧用“缺氢指数”解有机化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