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思考

时间:2022-10-08 11:53:13

关于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思考

【摘要】 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问题探究法”,是提高课堂效率,建立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但在实践中,许多老师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并采取相应对策,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要讲究典型性、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和科学性,以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热情,启迪学生智慧,实现问题设计应有的诊断、反馈及激励功能。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问题探究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139-01

1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一节高效的历史课,教师不仅要根据新课标和学生等情况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更需要针对性,提出的问题如果偏离教学目标这个靶子,尽管教师下了不少功夫,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对于通过教师讲解就能领会的问题,一般不要列入。比如,在学习《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中《权利法案》的制定一目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三幅图和《权利法案》中的部分条文。三幅图分别是:英国议会大厦(附有说明文字)、克伦威尔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示意图,设计了如下问题,要求同学们思考:(1)图片中的议会大厦说明了英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传统?(2)图片中人物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何时完成的,其标志是什么?(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示意图说明了什么?给胜利的掌权者提供了怎样的借鉴?(4)从《权利法案》的条文中可以看出,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扩大了议会的哪些权利?(5)从以上的思考中,你能总结出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吗?(6)英国政体的这种政治设计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怎样的借鉴?以上问题的设计紧紧围绕《权利法案》制定的背景、必要性、内容和作用来展开,注重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大胆思考,踊跃回答,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2 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古人云:“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办法通过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同时还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在学习《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中《权利法案》的制定一目时,就可以引用一句典故“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来设问:国王为什么不能进(老百姓的屋子)?这体现了《权利法案》的什么特点?这个比喻很形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更能很好的使学生深刻理解《权利法案》王权受限、法律高于王权的特点。设置有趣味的问题的方法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

3 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高中历史平时的训练或考试题中,我们往往所遇到的问题一般都不是“平平坦坦”的,而是有梯度、有层次的,大都是先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再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最后还有历史思维能力的拓展或综合。这样做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所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能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由弱到强地激活,使学生的思考渐入佳境,得出的结果会更接近正确答案,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效益。仍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中《权利法案》的制定为例,问题的设计顺序是:(1)图片中的议会大厦说明了英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传统?只要根据文字说明即可得出的正确答案;(2)图片中人物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何时完成的,其标志是什么?利用课本的基本知识就可以回答问题;(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示意图说明了什么?给胜利的掌权者提供了怎样的借鉴?需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实质才能解决问题;(4)从《权利法案》的条文中可以看出,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扩大了议会的哪些权利?必须归纳概括历史事物,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要求,难度再加大;(5)从以上的思考中,你能总结出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吗?考查对所学知识的高度综合能力;(6)英国政体的这种政治设计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怎样的借鉴?答案应与现实相联系,并非固定。

4 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方便学生讨论探究,教师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的构思,预设好探究的方案和结果,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使学生在互动、合作交流、探讨过程中发现、获取新知识,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比如在学习《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教师提问:什么是福利制度?你怎么认识西方的福利制度?对于第一问实际上学生都知道,无需探讨。而第二问则比较笼统、空泛,不方便学生探讨。我们可以转化一下问题,通过阅读材料:对于一个德国公民来说,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的巨大负担。这样,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福利制度,并能归纳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

5 问题设计要有联系性

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因此,在问题设计时,要多注重时间(纵向)或空间(横向)的联系,不能干巴巴的只是关注本课或本专题而已。例如在学习选修模块《日本明治维新》时,可以补充日本古代史上大化改新材料和结合战后日本的崛起的相关内容设计问题(纵向联系),也可以联系俄国的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设计问题(横向联系)。

将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尽善尽美,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既要善于发现存在的不足,又要及时寻找对策加以改进,只有不断探索,认真总结反思,才能越发接近我们孜孜追求的“高效课堂”,更有效地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上一篇:高中英语词块教学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下一篇:论英语学习中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