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08 10:50:27

寒区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

稻瘟病是水稻病害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我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随着我区水稻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绥粳4、垦稻12和龙粳系列等单一化品种种植比例加大,而且北林区7-8月份降水比较集中,加大了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大面积流行的风险性,为此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一、水稻稻瘟病危害症状

1.叶瘟

叶瘟是发生在叶上的病斑,常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在形状、大小、和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

(1)普通型:即慢性型病斑,为常见的典型病斑。由最初的褐色或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梭型病斑,两端常有向叶脉延伸的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其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病斑背面有灰白色霉层。病斑大小不一,最大可扩展至2cm以上,并相互愈合连片,呈不规则型。

(2)急性型:急性型病斑,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感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形的病斑,且正反两面都产生灰白色霉层。此型病斑的出现,是病害大流行的症兆。

(3)白点型:多发生在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可产生近圆形小白斑,不产生孢子。如果气候条件有利,则迅速扩展成急性病斑。

(4)褐点型:在高抗品种的老叶上,仅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且局限于叶脉间,不产生孢子,少数褐点可转为慢性型病斑。

2.节瘟

节瘟多在抽穗后发生。初在节部发生褐色小点,逐渐环形扩大,节部变黑,向内凹陷,易折断,发生早或严重时,造成白穗。

3.穗颈瘟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上,初期为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褪绿现象,向上、下扩展,长达2~3cm的长斑。发病早的可造成白穗,发病晚的则使秕谷增加。穗部的枝梗及小枝梗也可受害,变为褐色或灰白色。

二、水稻稻瘟病危害时期

叶瘟病始见期为7月上旬,盛发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水稻抽穗后停止蔓延;穗颈瘟始见期为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最为严重,至9月中旬停止蔓延。

三、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

稻瘟病的流行和发生与品种的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一是水稻种植区田间遗留菌源较多,有发生可能。二是7--8月遇阴雨天气,日照少、湿度大,有利于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蔓延。三是随着水稻优质米品种栽培面积扩大,品种抗病性能整体下降,加重稻瘟病发生。四是在氮肥施用上,用量过多、过晚,会使水稻贪青、徒长,抗病力下降。五是长期深水灌溉,稻株纤弱,根部发育不良,易贪青倒伏,也会加重危害。

四、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适于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这是综合防治稻瘟病的基本措施。

2.加强栽培管理

精选种子,培育壮秧,适时早播、早插,缩短叶瘟危害期,减轻后期可能出现的低温多雨条件的影响。要按品种、地力施肥,看苗追肥。多施基肥,合理施用磷、钾肥,防止氮肥过多。要在细致平整土地的基础上,实行合理浅灌,防止深水淹灌,清理进水渠道,提高水温。

3.减少菌源

处理带病稻草,减少病菌来源,发病严重的稻田稻草,要及时做燃料烧掉。不用带病稻草垫池埂水口和捆秧;尽量清除散落在田道和主埂上的稻草和病谷。

4.药剂防治

(1)50%拿敌稳每亩20~30mL对水30kg喷雾,即可防治稻瘟病,又可防治纹枯病。

(2)40%富士一号每亩100mL对水30kg喷雾,与发病初期和孕穗期各喷一次。

(3)亩用25%使百克乳油100mL对水30kg喷雾,用于预防。用于治疗,亩用80~100mL+2%春雷霉素80~100g对水30kg喷雾,于叶瘟发生始期和孕穗期各喷一次,防治效果很好。

上一篇:覆膜西瓜化瓜畸形瓜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青海省湟源县农田及农舍害鼠发生及综合防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