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设计的优化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与思考

时间:2022-10-08 09:44:06

化学实验设计的优化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与思考

摘要:针对以往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对我院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Abstract: Basing on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past chemistry experiment and from the angle of cultivating of creative professionals, the paper explores our school's optimization of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关键词:化学实验的优化;创新性;创新型人才

Key words: the optimization of chemical experiment; creative-type; creative professional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14-01

1课题的提出

我院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当地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化学实验课多数只能理论讲解,学生实验的机会很少。而现在职业学院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多年不变的教学体系和内容与前沿科学新理论新技术严重脱节,学生独立思考内容少,动手机会少,不能自主学习。不利于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发挥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独特地位,适应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对少数民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民族职业学院必须建立一种适合当代科技发展,有利于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教学内容应反映当代教育思想和高科技成果,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应由封闭向开放型转变。实验教学从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从传统的验证式实验教学改为探究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灵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对优化化学实验培养创新人才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2.1 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创新教育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前提。创新型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就需要教师提高实验教学能力,就是提高对教材中实验的驾驭能力。化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教材,并充分利用图书、报刊、计算机网络等方式获取更多的新信息、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有时还要求师生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搞活实验教学,用好新教材,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即能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宜的实验教学情景,创造性的设计和组织,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观点,鼓励创新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大胆质疑,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准确的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结束后能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的得失,得出恰当的结论。同时,应该对新增加的实验操作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实验成败的关键。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等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充分发挥出化学实验对培养创新精神的独特的教育功能。

2.2 优化处理实验内容,加强创新教学力度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变演示实验为并进实验,更应充分挖掘教材实验中的探索性实验或更多地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因为探究性实验能够使学生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得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精心地设计问题情境,会把学生置于发现者的位置,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而激活思维。使他们处于一种主动探究知识的状态,适度拓展实验内容,完善认识结构,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努力做到实验让学生做,可使学生喜欢在未知的情景中探索,寻求发现新途径、新关系、新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有利。化学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多层次、多侧面的。但教材提供的往往是单层次、单侧面的实验内容,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把简单实验设计成综合实验、系列实验的方法。如在复习不饱和链烃的性质时,将乙炔的制备、乙炔的性质组成系列实验。将单个实验整合成一个综合实验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组,使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3 设计性实验、开放式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设计性实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创新性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对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课题选定之后,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根据设计性实验内容、要求、应解决的问题,去查阅文献资料,复习有关化学知识,学生必须把过去所建立的认知结构和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思考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拟订实验所需药品,仪器,探讨实验时所产生的现象和容易发生的失误以及安全等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共同进行可行性讨论,这样实验室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既要加强实验操作过程的指导,又要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实验,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大家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这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由验证式实验改为探究式,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学素质及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设计性实验是解决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2.4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化学活动课,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组织学生阅读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主动关心环境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开放式学习,调动学生自己去看书、查资料,甚至写论文,调查本地汽车尾气污染情况,对化工厂对附近农田、水质、空气污染情况,进行问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开拓视野,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创新型化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起着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优良的创新品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有着独特的功能。重视、优化化学实验,扎实抓好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化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延波,郭兴全.创新思维与能力[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134-140.

[2]冯守华,谭持恒.化学的黄金时代[J].化学通报,1998(7).

上一篇:建筑材料内照射指数\外照射指数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提高煤炭采出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