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先生”的背影

时间:2022-10-08 09:29:41

何谓师德?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今天,我们怎样诠释师德?一个与时俱进的思索。

翻开近日正在阅读的《先生》(中信出版社2012年8月版)一书,卷首语赫然映入眼帘,震撼心灵:

“教育,国之命脉,而先生又为教育之魂魄”;

“……对学生教之导之帮之扶之惜之爱之,提供学问坐标系和人格营养,示范风骨与风度,为后辈的成长赢得时间、空间和方向感。”

《先生》让先生们在近百年之后,再度走近我们,让我们得到源源不断的滋养,感受穿越时空的修为、隽永。

师者,德为先,技在后。师德,应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赋予师德新的涵义和使命。为人师者的人品、教品、学品的境界是构成师德的坚实支撑。

热爱,这是师德的底色

关于师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但最共性、最朴素的认识就是“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爱与责任是师德的全部意义和内涵。我想起我的第一任校长、音乐特级教师李逸萱老师,在她任水心三小校长时,每天应对的是高强度的思考和超负荷的忙碌。而当一个刚踏入校园的一年级小女孩,怀着勇气,充满期待地拿着自己写的一首稚嫩的小诗《小树快快长高》请李校长谱曲时,她没有被忽视,没有被拒绝,得到的是李校长亲切的接待和真诚的赏识。当她们共同创作的歌曲变成校歌回荡在美丽的校园时,她对李校长的信任与崇拜也一定如同快乐的音符时刻在她内心跃动。这不正是高尚的师德在闪光吗?这种爱与尊重的力量,能强烈地影响每一个成长中的生命。相信在这个名叫王君的孩子的记忆里将永久珍藏着这段美好经历。校长的人格魅力让她在成长的旅途中收获自信、学会交往,甚至拥有直面权贵的勇气。李逸萱老师用平等、尊重和爱心诠释了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为他们指明方向;诠释了教育者的爱既是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更是一种高超的能力和方法。这是“教书”和“育人”的和谐统一,是让生命与使命始终同行的师者魅力。

坚守,这是师德的使命

坚守,是对教育虔诚的守望和责任,是一种境界、一种胸怀,是对于教师职业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唯有准确认知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才能扮演好教师角色。不可否认,面对现实的社会压力,教师难免会产生一种职业悲观,缺乏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往往会让我们陷入迷茫。该如何在职业的梦想和现实的碰撞过程中跨越种种坎坷,寻找角色的认同与职业幸福感?为人师者,贵乎坚守之心。要坚守,必须得“沉下心来做教育”。这是我们向往的境界,但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没时间”、“没条件”……我们总是有许多理由为自己的惰性开脱。教育,贵乎一颗诚心,低下头,沉住气,心诚则有收获。我们确实被许多琐碎的事务干扰,有时甚至身不由己,但只要抛开浮躁,找回平和的心,做学问,做教育,甚至扎扎实实备好课就成了一件心甘情愿的事。当每次备课检查受到表扬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毕淑敏的作品《谁是你的重要他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疑对于学生而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他人。为了不让自己像一道“符咒”潜藏在童真的记忆里,我唯有选择认真对待。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学生又何尝不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呢?教育无小事,细微到如同认真备课这样平常的事,也是对教育责任感的深度唤醒。

超越,这是师德的姿态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常挂在嘴边的话,“我必须超越,这是生命的姿态”。这样一位资深的教育名家,竟谦逊如此,让人无不感慨。教师要拥有专业尊严和情怀,这是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学无止境,用一辈子去学做教师,是生命与使命同行的最好诠释与见证,也是每个教育者生命的动态呈现。

作为教师,当教学遭遇“高原期”,如何突破、如何创新、如何克服教学的倦怠感,使教学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成了我们目前必须面对的课题。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而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更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积累。由此看来,“教师”不仅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做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是对我们的无形鞭策。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懈地努力,不停地超越,才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生命更富有张力。多元文化并存成为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今天,教师要成为永不停步的学习者、探索者。我们要做有思想力的教师,要有教学敏感、教学主见,更要有教学思想。此外,作为教师,不能局限于自己仅有的专业技能,除了鲜明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外,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广博学识,为课堂打造深厚的人文底色。

“先生先生了百年,后生后知在此间。”先生们的德行风骨宛如灯塔,穿越时空,传递出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激励着我们用默默无闻的背影展现生命的蓬勃,用平凡的言行勾勒教师的高洁,让生命与使命在坚定不移的信念中同行!

陈 怡 浙江省温州市水心小学

上一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学生识图能力 下一篇: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