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多一些读书活动

时间:2022-10-08 09:19:16

小学语文教学多一些读书活动

【摘要】语文读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发小学生读书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多读书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并且还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书活动

如何才能搞好学生的读书活动呢?下面浅谈几点做法。

一、提高课堂效率,腾出读书时间

以往,过多的课业负担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自然挤掉了学生课下阅读的机会。因此,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形式。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摒弃大量的、机械的练习,课后不留书面作业(除实践性作业外);废弃了“课内不足课外补”的陋习.这样,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获得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保证学生能广泛地参与读书实践活动。

二、指导学生学会看目录、提要,推荐阅读书籍,丰富读书材料

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图书层出不穷,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么多的书,谁也没有办法全部读完。因此,我经常告诉学生,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首先要看它的目录、内容提要,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者对象主要是谁?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书的目录或内容提要中找到答案。看了目录、提要,然后决定读不读。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材料,做到“人人有书读,时时有书看”,还需大力向学生推荐书籍。

(一)课内外结合,推荐读物。课外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开展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大有裨益。如教学《七根火柴》一课时,指导学生阅读自读课本《欣赏生命》中的《老山界》、《草地晚餐》;教学《挖芥菜》一文后,推荐相关题材的

文章让学生阅读。

(二)订购书报读物,设立班级图书角。为了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教师指导学生购买、订阅合适的刊物,同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配备班级图书管理员,鼓励学生把个人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学生在班级里借阅.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手中图书的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增加阅读量,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上阅览室、图书室。阅览室、图书室的藏书丰富,阅读气氛浓厚。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上阅览室或图书室借阅课外读物,让学生在广阔的书籍世界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指导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让学生更好地从书中汲取营养,关键在于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一)低年级学生读书时,往往一遇到不认识的字,犹如碰到“拦路虎”,停滞不前,失去了读书信心,使生动有趣或优美浅显的文章无法进人学主的精神世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降低要求,指导学生选择如下方法坚持阅读:1.查字典扫除障碍。先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自学,了解意思,再阅读,2.请教他人,随时随地请教周围的人。3.跳跃阅读。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可以暂且不管它,跳跃过去接着往下读,一气呵成地看完文章。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够理解字词

的意思。

(二)高年级学生读书时,可指导学生粗读或精读。粗读即抓住主要内容,把文章迅速、粗略地看一看。因为有很多书,我们只要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作深人的分析、研究。精读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用到的一种阅读方法。告诉学生在粗读的基础上,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或文章确实写得不错,有必要细读,就可以采用精读的方法。也就是逐词逐句细读深钻,直到深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要重视朗读和背诵。现在的学生读书是只看不“读”,甚至连晨读也到了鸦雀无声的地步,因此要重视朗读和背诵。朗读把书面符号变成有声语音,把抽象、静止的感情变为直接、具体的感情,读者可以直接地、毫无障碍地体味、感受,加速对读物的理解.朗读和背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这也是一种创造。这对于培养学生丰富而正确的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有重要意义。

(四)学做读书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说明了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一个未见过的字、词、成语,一个精彩的句子,一段优美典雅或振聋发聩的话,一个典型的事例、读书的感想、鉴赏评价,都可以记到读书笔记上。笔记贵在持之以恒,即要有恒心、有毅力,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耐心指导、定期检查.对记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读书笔记要传阅、展览,强化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组织多种形式,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表现欲望,无形中对学生个体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参与、多方位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性高,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一)课前展示活动。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表达发挥,把课外读书的成果向同学们展示.可以讲一个故事,出一则谜语,背诵一首诗,介绍一条标题性新闻等。

(二)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讨论活动,交流阅读中的收获,解决读书中遇到的疑问。

(三)竞赛、表演活动。鼓励学生读古诗,可以开展“比一比谁背诵的古诗多”;读优美的写景散文,可进行朗读比赛;读离言、童话、人物对话,可进行表演活动。

(四)开辟宣传园地,展示活动成果。充分利用教室墙报、黑板报、开辟“读书角”、“阅读之星”、“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等园地,让学生有展示读书成果的场所。学生可以摘录、张贴从课外读物中获得的知识,或出简单的手画报,搞手工小制作、小发明。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可以请老师协助完成。

总之,指导学生读书活动,既可以使学生享用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又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小学读书,把通向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打开这扇大门,走进书籍的海洋,此举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2.5%多杀菌素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引发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