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联” 成风

时间:2022-10-08 09:09:53

这一年,在青年的职业发展方面,我们注意到一些新的趋势。他们是自由职业者的联合,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我们称之为“自联族”。这样的人在工作过程中,更倾向与个人或小团队进行合作,而不是与一个成规模的组织。

作为新技术环境中的“手艺人”,“自联族”应是足够“独立”且“自由”的。每个人在职业身份上都不隶属于哪个“组织”或“单位”,他们自己给自己发薪水,自己对自己负着财务、管理、法律和职业道德上的责任,不仰赖于谁。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职场侠客”。

人性化,是“自联族”走到一起的一个重要动因。这是自由职业者的联合,但本质上是自由人之间的联合。资深媒体人程苓峰认为:互联网最底层的生产力源头是,它实现了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在一定意义上,“自联族”只会属于互联网时代,是在互联网这片水域中演化出的“新物种”。

互联网的随时、随处和随身性质,打破了科层制在组织管理中的垄断地位,使得组织结构扁平化、松散化,而信息技术的发达,也使个人的自我管理变得更加容易。互联网的平等和透明,也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市场准入门槛,增加了个人的市场竞争力。在一些情况下,个人可以与公司平等地竞争一个业务机会,他们甚至更有优势,最常见的就是价格;同时,效率和专业性也不见得就差,甚至往往更好——谁不知道,即使是请个公司来做一件事,也是要把它分派给某个员工去做!那我为什么不去直接找这个人呢?

作为镜子的另一面,与个人或小团队合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他们的动作和反应更快,大多数“用户界面”也更为友好——说白了就是没有“店大欺客”或者“客大欺店”的毛病。

于是,在一些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领域中,比如出版、设计、电商和新媒体,自联族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比同类公司间的合作更有效率。他们好像一群去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带着各自的看家本事,本着契约精神,为了一个项目聚到一起(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各显神通,便产生1+1>2甚至>N的奇效来,显得十分强大,甚至让大公司都鞭长莫及。

来自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的统计显示:全球有12亿年轻人在找工作,而市场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只有3亿个。在这样的压力下,未来,中国必然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去创业,也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一门实用技术,然后“自己雇佣自己”,这样,当他们在市场上寻找业务机会的时候,当他们为了得到一个单子而在寻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的时候,就会有更大的几率遇到“同类人”,成为日益庞大的“自联族”的一员。

在未来,它也许会和“创客运动”进一步结合,衍生出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更深刻地改变这个世界。

上一篇:“一生一世 ”VS“转瞬即逝” :爱太难? 下一篇:关爱行动: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