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选课动机的调查研究与改进策略建议

时间:2022-10-08 09:00:51

大学生选课动机的调查研究与改进策略建议

摘要: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有关课程选择的理论基础,对大学生的选课动机做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选课动机呈现以下三个特征:选课受教师、课程、个人、他人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选课动机在性别、年级上无显著差异,在考研意向上有显著差异;兴趣、求知欲望、教师态度、考试通过率是学生选课时最为关注的因素。基于对大学生的选课动机及成因的分析,本研究从导师制度、教师激励、课程考核角度提出三条优化选课环节的策略:完善本科导师制,引导学生合理选课;增设平行课程,制定教师激励制度;调整考核比例,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键词:课程选择;选课动机;问卷调查;策略建议

选课是大学生学习的起点,关乎学生今后的能力发展、课程选择及职业选择。明确选课动机,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期望,从而优化选课进程。那么,影响大学生选课的因素是什么?换句话说,学生出于什么原因而选课?我们基于国内外有关课程选择的研究以及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大学生的选课动机做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学习者选课动机背后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自变量下大学生选课动机的差异性,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若干优化选课环节的策略与建议。

一、调查研究的总体设计

1.理论基础

课程选择(Course selection,简称CS)是一个连续的决策过程,即学生对多种类型选课信息进行权衡的过程。目前,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Babad等人的探索。他们认为,课程选择的考虑因素可以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学业考虑和个人/情境考虑。学业考虑聚焦于课程和教学者,包括教学模式、教师性格、课程难度等;个人/情境考虑涉及学生的生活背景,表现为学生在做选择时对个人处境、具体需要和压力的考虑,例如工作需要、获得高分的需要等。在课程选择进程中,两种考虑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学生的选课决策。

综合国外有关课程选择的研究,可以发现,学生在选课进程中无外乎会受到个人、教师与课程的影响。我们认为,大学生身处在一个复杂的教育系统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系统的三大要素,三者相互影响与制约。其中教育影响是指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形式和方法,即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大学生作为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在选课时也必然会受到个人以及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影响,如自身兴趣、教师态度、同伴影响、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等。基于此,我们认为,课程选择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进程,个人、教师、他人、课程都是可能影响大学生选课的因素。

2.问卷编制

在设计问卷时,我们基于国外关于课程选择的研究以及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我校大学生选课实际情况,将选课动机指标划分为教师、课程、个人与他人四个维度。问卷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卷首语、背景信息、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包括15项测试题目,全部为勾选题,分值依据四级李克特量表进行设计,1-4分依次代表“不考虑”-“非常考虑”四种程度的选择倾向。

3.信度和效度检验

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本研究随机抽取100名本科生进行预调查,测试结束后,采用克隆巴赫系数对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以保证问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除他人因素外,问卷中各维度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70,总体信度系数为0.83,意味着该问卷的信度良好,可以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在保证问卷具有良好信度之后,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KMO检验以及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中各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5,且球形检验统计量显著性均为0.000,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4.样本选取与测量实施

经信度、效度分析后,我们对测试题目做最后一轮修正,在得到最终正式问卷后,借助问卷星平台电子问卷链接,被试者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点参与此次网络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全体本科生,他们均具有自主选课的经历。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问卷运行时间为11天,共回收1 254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问卷收集方式采用问卷星数据收集系统进行自动收录;问卷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主要采用SPSS22.0软件。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大学生学选课动机的现状分析

依据四级李克特量表分值划分,利用SPSS软件分别计算所有变量和指标的平均分。为使计算结果能够与学生的考虑程度建立匹配关系,以更明确地反映学生对选课因素的考虑情况,我们将平均分与考虑程度进行更精确的转换,得到学生考虑程度的衡量标准。其中,1~1.5表示基本不考虑,1.5~2表示趋向不考虑,2~2.5表示趋向考虑,2.5~3表示基本考虑,3~3.5表示考虑,3.5~4表示优先考虑。

(1)整体状况:选课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主体性因素占优。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学生对教师、个人、课程、他人四个变量的考虑程度均处于“基本考虑”程度(2.5=

(2)个人层面:兴趣为主导因素,主要受认知内驱力而选课。调查显示:在个人因素中,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考虑程度较高(M1=3.33;M2=3.01,考虑)。需要指出的是,兴趣是本次调查的15个指标中受关注程度最高的,这在之前大量的x课研究中都有所体现。例如,Kerin等人在早前的选课研究中指出,大部分学生选择某门课程的最主要原因是源于他们的个人兴趣。Felix Maringe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做的一项关于“影响大学生课程决策的十项因素”调查中得出:兴趣作为影响学生选课的一项强有力因素位居前列。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求知欲望也是学生选课时较为受关注的指标,而早前Elisha Babad等人在耶路撒.冷大学开展的“大学生选课的实验分析”中也发现,学生选课时比较看重课程的“学习价值”,即他们选课是为了在课程学习期间能够获得较大的知识收益。由此我们认为,学生选课主要是出于兴趣以及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需要,即有一种认知内驱力在主导其选课。

上一篇:提高国有钻探施工经济效益的思考与对策 下一篇:集团公司财务委派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