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事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08 08:38:25

县人事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一、实践中主要成效

20*年,我县回乡报到大中专毕业生达341人,比20*年增长58%。截至20*年12月30日,全县毕业生就业率达81%,其中本科毕业生为96%,大中专生为79%。基本实现了省、市、县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

我县地处山区,人才总量不足。近几年,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积极性空前高涨,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县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县委、县政府把进一步加强人才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人才战略同时考虑毕业生就业计划,研究政策同时部署毕业生就业措施。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格局。二是针对我县基层农、林、水和临床医生短缺的实际,我们通过与乡镇农村、基层卫生等部门调研,努力开辟基层就业岗位,20*年招聘大中专毕业生99人,较好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认真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努力做到“三个到位”,即组织实施到位,服务管理到位,落实政策到位,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有序开展,项目实施以来,共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12名。四是认真宣传人事、人事档案管理、人才派遣、毕业生报到、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引进等有关政策。目前,我县人才中心为毕业生及其他人员办理人事关系79人,人事档案管理991人,还不定期开展公开招聘及免费政策咨询,免费就业推荐等服务,大力提升县人才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水平,努力使其成为广大毕业生“择业的缓冲港”、“就业*的驿站”和“创业的加油站”,提高和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实践中的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下降,这一现实势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增长。20*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这是中国经济增速自20*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这必然会不利于就业需求的增长。2009年,我县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毕业生人数多,初步统计,今年我县毕业生人数将超过400人。二是我县企业规模小及县财政比较困难,难以扩超人员及增加事业单位工作岗位。三是毕业生就业观念尚未完全改变,还存在着“眼高手低”等等现象。

三、实践中思考与对策

1、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引导作用,拓展农村基层广阔就业空间。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我国的劳动者中农民占大部分,但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涌向城市成为农民工,致使许多农村成为了“空壳村”、“老孺村”,出现土地荒芜、子女教育无力、老人赡养无着落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当前,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为此,一是要把农村等基层实用人才,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高校毕业生纳入人才队伍,把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引进策略。激励高校毕业生干实业、自主创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县进典型,营造尊重农村人才的环境。使高校毕业生真正成为新农村的主人,使高校毕业生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使用市场就业机制,吸引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拓展农村广阔的就业市场;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服务。要加大力度出台政策,使更多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岗位面向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从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从而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三是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全方位人事服务体系,对曾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后录用(招聘)到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毕业生,其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消除毕业生到非公企业的后顾之忧。

2、更好地发挥人才服务、人事保障功能

一要充分发挥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服务和人才市场对于毕业生就业安置的有效配置、保障作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便捷、高效、规范、优质服务。二是通过为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择业信息登记、就业推荐和人事档案管理、代办社会统筹保险等“一条龙”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学有成就才能大有作为的理念;帮助毕业生实现多种多样的就业方式;为用人单位选拔聘用优秀人才铺平道路。三要积极探索就业见习制度。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的求职择业给予重点的支持。四要加快人事人才信息网络的建设,拓宽公共服务项目,为毕业生就业和人才流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五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吸纳各类人才,不断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积极促进就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上一篇:人事干部制度改革及现代大学制度调研报告 下一篇:人事局学习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