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

时间:2022-10-08 07:21:12

例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可或缺,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注重操作技能训练,忽略了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果教学目标设计得不够全面,学生即便学习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也仍然不会利用它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因此,我以《制作精美电子文摘――修饰文字》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的几点思考。

教学目标设计应全面

课堂伊始,我用两篇文本相同而风格相异的文章来导入新课(一篇是纯文本格式,另一篇则是对文字的字体、格式及字形进行了设置),激发了学生学习改变文字格式的兴趣,整个授课过程轻松、顺畅。但当我要求学生对一篇文章进行格式的修饰时,学生只是一味地改变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及字形,让整篇文章看起来五颜六色,却版面混乱、毫无章法可言。探其“缘由”,是教师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出现了问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但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文字格式在文章规范排版中的意义和作用。而这一教学目标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得到体现,所以导致最后学生的作品不尽如人意。整节课,教师只完成了对本课初级目标的学习,即操作技术的学习,而没有引导学生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项技术,这个技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什么”这一终级目标前进。有了对这节课的反思,我又进行了二次备课,对教学目标也进行了修改。

上课伊始,我仍然用两篇对比文章导入新课,学生很快地选出自己心目中认为漂亮的文章。这时我提问:“你觉得漂亮的这篇文章在修饰方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回答不一。此时,我没有急于总结,而是对学生说:“关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在学完本课后一定会有自己的答案。”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在学生们已经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后,我又展示了两篇文本内容相同、文字修饰却不同的文章,这时我又问:“你觉得哪篇文章在修饰文字方面更合理?为什么?”经过一番自主讨论,学生们有了新的见解:修饰文字不仅是为了让文本更漂亮,更是为了凸显文本中的一些主要内容,如对题目进行加粗,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文章中的一些中心句可以通过加下划线的方法将其标注出来;调整字号可以使读者更加顺利地阅读文章……听完学生们的回答,我感到很欣慰。学生对“修饰文字”方法的掌握固然重要,但也应了解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修饰文字”。通过这一环节的铺设,我再让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时,学生创作出来的就是一件件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作品。

教学目标制定应体现应用知识层次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无形中受到传统计算机课程的影响,依然将计算机操作技术作为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和讲授内容。而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生成的教学目标应包含两点:一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本身,这是初级目标;二是让学生透过教材所传达的信息,捕捉到一些启示,引发一些思考,这便是终极目标,也是深层次的目标。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体现让学生的认识从低到高发展的层次关系,这种层次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四个层次是递进关系,上一层次能力既建立在下一层次能力的基础之上,又包含新的内容。综合应用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综合驾驭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制作精美电子文摘――修饰文字》的第二次授课时,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层次上的深入,从最初让学生掌握“修饰文字”的操作方法,到最后除了掌握操作方法外,还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上有了一个提升,即让学生明白了修饰文字不仅是为了让文本更漂亮,更是为了突出文本的重点内容,以便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各层次目标的培养是螺旋式上升的,并非严格的线性关系。教学目标制定的层次性可以让全体学生达到初级性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让优生“吃饱”。

另外,教学目标的层次设计一定是在一个教学目标扎实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个目标的学习。例如,在教授“逐帧动画”这一内容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完这一内容后还是不能清楚地理解什么是逐帧动画。经过反思,我发现学生是对第一个教学目标――认识动画形成的原理没有搞明白,于是我将认识动画形成的原理也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完全明白动画的产生原理的基础上,再学习什么叫逐帧动画,以及怎样制作逐帧动画。这样一层层的递进,使知识变得系统化,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解和梳理。

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设计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不同的学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清华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是关于Word的学习,四年级下册是关于PowerPoint的学习,这两册书中都有关于对图片的操作内容。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图片的处理是首次接触,尤其是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比较抽象,让其难以掌握,所以我将这一目标定为教学重点来进行教授。

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PPT中学习插入图片时,我发现它的许多功能与Word很相似,所以按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师不需要将图片的插入方法再作为重点来教授,只需要学生通过回忆,进行知识的迁移就可以找到在PPT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否则会打压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拓展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这块知识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将图片与自选图形、艺术字相结合的方法,如学生可以将需要插入的图片以填充的方式放入自选图形和艺术字中,这样既美化了演示文稿,又使图片的出现形式多样化。同时,我还升华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即让学生自己感受图片的出现给我们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变化。

正因为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进行拓展和升华。

总之,作为一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再定位于掌握一个个具体的软件,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创造出高效的课堂,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上一篇: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清障式探究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