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里的别样新年

时间:2022-10-08 07:16:23

书屋里的别样新年

春节期间,农家书屋也迎来“客流高峰”。为方便读者、提升图书利用率,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农家书屋都使出“妙招”,希望农民们在农家书屋过个丰富多彩的新年。

数字书屋惠农家

今年春节,安徽省肥西县桃花镇在外打工的青年人回乡后,发现可以在家使用一个有趣的数字阅读产品。通过它,能看高清影视剧、电子书,可以听有声书、戏曲,能玩益智游戏。这就是由皖新传媒推出的数字书屋。

据了解,皖新数字书屋是一款能够提供数字阅读管理及服务的信息产品,由安徽新华电子音像出版社与杭州国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安徽新华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戴宏友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该产品丰富了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内容、方式和手段,能为农家(社区)书屋的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是对传统农家书屋的提升和补充。

这款产品前端是内置海量视频、音频、游戏、电子书等多媒体内容的无线小型服务器,插上电源就能形成一个小型的数字书屋。后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对产品前端进行内容定制、定期更新、维护、升级和信息推送、数据分析等服务。

2014年9月,在肥西县文广新局的部署下,皖新数字书屋选择桃花镇、严店镇、上派镇和花岗镇的20个农家书屋进行试点。2014年12月17日,皖新数字书屋在桃花镇顺和社区召开第一次现场交流会,现场居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戴宏友说到,试点期间,系统技术稳定,功能使用情况符合预期,当地居民对此种阅读方式非常感兴趣,认为是传统图书阅读的一种很好补充,使用后感到很方便、实用。他透露,目前正在全力进行产品性能和内容完善工作。试点结束后,将准备在条件适宜的地方逐步推广皖新数字书屋,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数字农家书屋的示范区。

墨香四溢蜀乡情

大年初二,四川户外的天气颇为寒冷,但在由民间公益组织“3+2读书荟”托管的大邑县鹤鸣乡牟家营村农家书屋里,却是暖意袭人,墨香四溢,只见一个个书法家挥毫泼墨,为居民们献上了一张张饱含着新春祝福的佳作。原来,这是由大邑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大邑县图书馆、大邑县美术书法协会承办的送春联年画志愿服务活动。

当天,书法家们一来到设在书屋里的书写台前,就被闻讯赶来的居民层层包围,一双双充满企盼的眼睛让他们顾不上休息,一直写到所有纸张都用完。一位书法家表示,写一副春联,增添了年味不说,还弘扬了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当天,来自“3+2读书荟”的文化志愿者们共送出对联200副、“福”字80余张、图书400册。拿到春联、年画和图书的群众满心欢喜,如获至宝,纷纷表示,一副副饱含着祝福和喜气的春联,让他们感受到了那浓浓的年味和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

据介绍,“3+2读书荟”创办于2012年4月,总部在成都市大邑县新场古镇,是全国首家托管农家书屋的社会公益组织。自从和当地政府签约托管大邑县鹤鸣乡牟家营村农家书屋以来,“3+2读书荟”作为农家书屋的托管方,除了输出品牌与管理,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组织阅读推广活动,在书屋内开展了多场丰富多彩的阅读指导和读书交流活动,广泛动员当地群众、学生、留守儿童等群体参加读书活动,年开放时间达2000多个小时,半年阅读量达1500余人次,外借量达400余人次,促进了全民阅读在基层的纵深开展。“3+2读书荟”对农家书屋的有效托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精神乐园”和“致富加油站”,也更彰显了农家书屋的活力。

乐在书屋度春节

新春佳节,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村民与孩子们在走亲访友之余纷纷涌到农家书屋,选择对自己生产、学习有用的书加油、充电。

为丰富节日生活,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农家书屋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通过精心策划,阳山农家书屋管理员针对不同年龄结构的小朋友和市民准备了500多条谜语,并购买了笔、本等学习用品,农历初一至初五上午,举办了有奖猜谜活动,吸引了学龄前小朋友、学生和广大群众参与,整个猜谜现场笑声、欢呼声连成一片。

近年来,阳山镇重视农家书屋建设,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14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了农家书屋,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一名专职管理员,按照《图书管理员职责》的要求,管理农家书屋的日常运作。每个农家书屋都有不少于20平方米的用房,按照让农民群众“读得懂、用得上”的原则选购书籍,目前,藏有各类图书2500余册、报刊杂志10多种、音像制品60多盘,涵盖了家庭教育、科普生活、家电维修、种植养殖、文学名著、法制教育等适合农民口味的10多个种类,想方设法满足广大农民和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金屋银屋,不如农家书屋”。阳山镇文体站站长臧广伟高兴地说,“以前春节、农闲时节,打麻将、玩牌、串门聊天的人较多,有了农家书屋,不少村民都利用这个有利时机给自己充电;放假的孩子们以前只能看电视、狂玩,今年春节很多小孩都来村里的农家书屋读书了,农家书屋成了让农民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文化粮仓’。”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阳山镇各村(社区)的农家书屋人流不息,每天都有很多人泡在书屋学习,全镇有近千名农民在农家书屋度过春节。

不打烊的“知识加油站”

2月23日正月初五,走进新疆奇台县西北湾乡二三屯村文化中心的农家书屋,就能看到书架上摆满了科普、农技、法制、文学等2000多册图书,不时有前来借书、还书的村民,有的村民坐在书屋里边看边记着什么。书屋管理员曼纳普・卡德尔说:“这个年可把我累坏了,从大年初一到现在,人就一直没断过!”

这两年,奇台不少村民一改过去“过完大年过小年,二月喝酒三月闲”的老习俗,纷纷走进村里的农家书屋,过上了“文化年”。这得益于奇台县宣传、文化部门在春节前的一项要求:全县102个农家书屋春节期间不打烊。

正在查找有关科学种养资料的村民王金文是吉布库镇涨坝村农家书屋的常客。他是蔬菜种植大户,发展大棚蔬菜已有多年,建有3座日光温室大棚。今年,他又承包了村上新建的4座大棚,全定植了茼蒿、毛芹菜,仅元旦、春节两茬收入就达7万多元。“春节这几天,来订购蔬菜的商贩少,比较清静,我来农家书屋翻阅有关辣椒、西红柿、草莓种植的书籍。”王金文说。涨坝村党支部书记余生春介绍,这间阅览室收集了果树栽培、种植、养殖实用技术以及科教、文卫、文艺方面图书1000多册,还有100多张实用光碟。同时,结合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将农家书屋与远程教育活动室结合,方便村民上网查询、搜索相关农业技术资料。

在西地镇西地村农家书屋一角,村民刘慧拿着保健及科普知识3本图书,等待工作人员记录借书的相关信息。当笔者问刘慧为什么不热热闹闹地在家过年,要到村农家书屋看书呢?她爽朗地说 :“现在过年,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没啥意思,还是看看书、查查农业科技资料,增长些知识,给自己脑子充充‘电’有意义。”

春节前,为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文化阵地作用,奇台县宣传、文化部门利用“东风”工程组织了一批贴近农牧民生活、生产需求的新图书、电子音像制品、期刊等配送到农家书屋,进一步充实丰富了农家书屋,让农民过年有新书看,有新知识学。

上一篇:浅谈音乐教育中急需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下一篇:南滨路的九大“新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