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鉴定”鉴定师本刊综合

时间:2022-10-08 06:29:15

谁来“鉴定”鉴定师本刊综合

眼下,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收藏队伍不断扩大,赝品和假货也频繁出现在市场上,鉴定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物鉴定是收藏界的“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它关系收藏成败,文物收藏市场能否繁荣,文物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大事。

有多少不称职的文物鉴定专家让人倾家荡产,有多少贪财黑心的文物鉴定专家做出颠倒黑白的鉴定,阻碍了文物收藏行业的发展。

据悉,2011年国内书画成交已200亿元,其中伪作成交近100亿元。近年收藏界因“专家鉴定”与“家属鉴定”所引发的问题最显突出,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较大伤害,给市场造成不小的混乱。

目前,国内书画鉴定有3种形式,即专家鉴定、家属鉴定、画家本人鉴定。以前不受人重视的“家属鉴定”逐渐走到了前台,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较为流行的一大鉴定主体。然而。一些大师子女为捞取数目可观的“题字费”,公然鉴假为真。如某位山水画大师的后人利用自己的威信为一些明显的赝品题跋,误导买家,使许多初入市场的投资人盲目迷信“家属鉴定”信以为真、叫苦不迭。在金钱诱惑下.家属是否还能保持公正?业内普遍对此持有担忧。可以说,家属鉴定的存在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在海外,绘画大师名家都有专门的研究者,从没听说梵高、毕加索的画还要找其后人去鉴定真伪。

伴随着市场的兴盛,含有强烈功利色彩的有偿鉴定也应运而生,不少专家忙于走穴,经常马不停蹄地参加社会上的有偿鉴定活动,由于少部分人心存私念,指假为真、网开一面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市场上拍卖的某件古代书画作品明明克隆自海外某博物院的同名真迹。却被专家视为真迹以6000万元拍出。

在艺术品市场化的今天,鉴定师在从事鉴定时能否保持客观、公正、中立,是否能够不受团体与个人利益的影响与左右?当专家的行为出现明显偏差与错误时,又由谁来约束专家?家属鉴定靠什么去规范?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应有以下两方面。

一、完善监管力度,使真正的艺术品永存。可建立鉴定师考评制度。所谓的藏家、专家们之所以敢于四处讲课、鉴定,其行为无人监督、无人“鉴定”是一大原因。有关人士指出,目前的监督和考评制度有两大问题:一是发证单位过多过滥。现在,只要与文博、文化有关联的机构都可以发证。鉴定师、文物专家、文博顾问的头衔满天飞,甚至某媒体鉴宝栏目的嘉宾,都可以在社会各种鉴定场合邀名领赏,收费开具“鉴定证书”。二是对鉴定结果的对错没有奖罚。错了。说声看“走眼”,来句“这是难免的”就没事了。文博部门应尽快建立鉴定师的奖励、惩罚监督机制,每年年底对鉴定师进行考核,对于不负责任,或为了某种利益颠倒黑白的鉴定师,要给予处罚。对于一些在公众场合不恰当地宣扬自己藏品的“鉴定师”,更要严加管理。

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任何行业都存在职业道德,艺术品鉴定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国内艺术品市场行情异常火爆的今天,必须要求从事艺术品鉴定的专家,不为金钱利益所惑,严格恪守职业道德,不做市场投机者的帮凶。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假“金缕玉衣”案,就被一些见利忘义的专家“估价24亿元”。还有某些专家毫无主见、人云亦云,这种不负责任的事情近年屡有发生。因此,强调职业道德对混乱纷杂的艺术品鉴定行业显得殊为重要,它不仅能有效地抑制投机、净化市场,对整个鉴定界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也大有帮助。业内人士指出,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开展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把它作为考评的标准之一。

国内书画鉴定欲走上正轨,必须具备一支独立、专业、诚信的专家鉴定队伍,他们既要对近现代大师不同时期、风格的作品有着精深研究,还要熟知市场中流行的赝品特点;既要“鉴真”还要“识伪”。只有如此,才能早日建立专业化、权威化、市场化的中国书画鉴定体系。

上一篇: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对接取得... 下一篇: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