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时间:2022-10-08 06:19:53

小议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就要求: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自然化;教学情境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紧密地把数学课堂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1、变例题、习题为生活化问题。

“生活化”,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先呈现一支温度计观察,接着语言描述数学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一年中每月某天的温度在温度计上是如何读取的,如何区分温度的高低?再画上数轴,给出一些有理数,让学生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试比较这些有理数谁大谁小?上述问题依次呈现,学生凭借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都比较轻松地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我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再引导学生列举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用到有理数例子,组织讨论:怎样比较这些有理数的大小?学生七嘴八舌,最后小结得出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学生对于他们自己发现的“成果” 格外珍视,特别兴奋。

2、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少年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他们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他们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因为“别出心裁”的情境创设,使得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卖西红柿……,一元钱三斤。”这一句简单的叫卖,就有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现象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再如学习多边形的镶嵌这节前,布置学生去生活中观察地砖,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样的多边形镶嵌的无缝,这些多边形有什么特征,怎样镶嵌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思考观察结果到课堂时,本节的内容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再如我们平时要做的事情比较多,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把洗衣机打开,把米饭先做上,再去写作业,这样比先写作业再去洗衣服、做饭来得快。“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同样能找到答案… …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

三、让数学在生活实践中动起来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爱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下一篇:激发兴趣主动参与乐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