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2-10-08 06:17:38

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围绕"创设情境——精心设疑——知识迁移——组织疏导"这样的流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质疑 培养 创新 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过:"创造性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的目标要求。然而,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何况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学生就不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不唯师,不唯书,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围绕创设情境、精心设疑、知识迁移、组织疏导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序曲。

1.1 巧设悬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时,当学生读完课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题目中唯一的听众指谁?这位听众对我今后的拉琴生涯有什么影响?这一悬念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会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想"拨开疑团见分晓"的决心会让学生迫不及待地读起书来,达到了教师巧设悬念的目的。

1.2 创设情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人教版第十一册《山雨》这篇课文中,作者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教学伊始,教师通过播放"山雨"的动画视频,向学生展示由远而近如歌谣般动听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使学生在欣赏美丽雨景的同时,激起学习的欲望。

1.3 联系实际

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我的小宠物》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与小宠物相处的趣事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激趣、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优化思维,知识迁移

学生有了质疑问难的机会,思维积极如"喷泉",课堂情绪高涨。可是,在平时的教学或听课中,我发现学生质疑问难的水平十分有限,质疑的问题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我不明白"等较低层面的问题,缺少创新思维。针对这一问题,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

2.1 训练发散性思维

在创新教学时,教师如果总是照本宣科,串讲串问,围绕着 "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打转,学生的主体思维就会产生依赖性、服从性,丧失了主动性,创造性,也就无法达到创新教学的效果。为避免重蹈传统教育模式的覆辙,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以此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草船借箭》这一课针对学生提出的"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之箭本来就是无法完成的事,为什么诸葛亮却说要三天就完成,还立下军令状"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有的学生说,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早就算出第三天有大雾;有的同学说,诸葛亮知道鲁肃是个重情重义、老实厚道的人,他会答应自己的要求,为他准备船只、军士、草把子等;还有同学说诸葛亮早就知道曹操性情多疑,大雾天不敢出兵,一定会派军士放箭,到时候就可以向周瑜交差了……通过这个问题的讨沦,学生的思维闸门下子就打开了,收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 掌握创新质疑规律

学会知识迁移,知道从何处质疑,从而牵一而发动全身,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捕捉典型性的问题,通过典型题让学生把握住阅读质疑问难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地在课文题目、"文眼"、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地方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两只鸟蛋》一课教学中,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以前老师教我们用 '个'来说鸟蛋的数量,为什么这里却用'只'呢?"在此,他能从课文标题,甚至其中的某个字眼大胆质疑,而我通过举"一个老师"也能说"一位老师"的例子解释,并激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课文中说两只鸟蛋就是什么?学生通过学课文理解两只鸟蛋里藏着两只小鸟的生命,这个"只"在这也就有了特定的含义。而《金色的脚印》这-课的文眼就在"金色"上,一位学生问"课文中的脚印是狐狸走在地上或雪地上的脚印,那脚印要么是灰色,要么是白色,课文中为什么说脚印是金色的?",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是点明主题的问题。我引导反复读课文,理解"我"(作者)与狐狸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学生在反复读课文后,学生明白了"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细想一下,它却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小狐狸一家能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合家团聚、回到树林中自己的家中去,这是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脚印"来赞美这件事;小狐狸一家虽是动物,但它们也像人一样,它们的生命同样珍贵,那回归山林的脚印正是珍惜生命的象征,这脚印中,饱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体现着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所以它是金色的;在这"金色的脚印"中,体现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因此,"金色的脚印"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美好、崇高情感的赞美。

可见,引导学生学会从各个角度质疑问难,理解课文中关键性笔墨,掌握质疑问难的规律,是进一步挖掘和巩固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更是落实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措施。

3.组织疏导,形成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被激发出来以后,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显得杂乱、锁碎、甚至离奇,难以抓住重点。在课堂40分钟内教师不可能也不必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一一解答,我有选择地疏导问题,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3.1 指导质疑发言

质疑问难中,说话的训练也是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如谈谈读懂了哪一词、哪一句,哪一段情节,或哪一部分写得好,为什么好,还有哪些问题。然而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很有限,适当地引导他们掌握发言方式很必要。质疑问难发言-般可以有正向发问、逆向反思和创新见解三种发问方式。正向发问,如《雨点儿》一课可以指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文脉提出问题:小雨点为什么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呢? 而大雨点为什么要去没花没草的地方?没花没草的地方为什么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逆向反思,即从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常以"假如……"、"如果……"等句型为提问形式,如《坐井观天》一课,可以指导学生这样发问: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水井,青蛙会看到什么?会说什么? 学生阅读后有了创新见解的话,我就指导他们用"我以为……"的句式,提出不同见解。又如在教《看电视》一课时,有几位学生提出了创新见解:"我认为互相让步还不是最好的办法,我认为把奶奶爱看的京剧、我和爸爸爱看的足球和妈妈爱看的舞蹈节目安排一下先后顺序,这样做更好。"我随即肯定了这个孩子爱动脑筋,想出的办法独特又科学合理。

3.2 精当讲解,区别疏导

我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答案时,对于浅显的问题,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联系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联系全篇自己去解答。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在让学生自读自疑课文时,有一个学生发问:"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这时,我鼓励她把课文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解答这个问题。果然,过不多久,她欣喜地告诉我,"老师,我知道了,因为黄莺告诉鹿弟弟,它见过鹿弟弟家那些红玫瑰,可好看了!看着那些花,它就想唱歌;风儿也告诉鹿弟弟,它闻过鹿弟弟家的玫瑰花,可香了!大伙儿都夸它是'玫瑰香风'!玫瑰花给黄莺和风儿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所以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有时学生提的问题很精彩很巧妙,但有争议,这一问题又是文章的重点或难点,我就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互相启发、分析,活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夏夜多美》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星星看见了,为什么高兴地眨着眼?"我机智地判断:弄懂这个问题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有一定的作用,便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从各方面找答案。有的说:"因为池塘里的睡莲姑姑,很美。"有的反驳说:"不对,因为萤火虫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照亮夏夜。"还有的说:"因为小蜻蜒、萤火虫和睡莲姑姑都帮助了小蚂蚁……"学生各抒己见,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我相机引导:"同学们讲的多种可能性都很好,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有什么精神?"学生齐答:"乐于助人的精神!"这个问题统一了认识,理解了文章中心思想。

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主要策略。"当然,发展学生这方面的素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宽松和谐课堂、创设质疑问难情境、科学估计问题难度、引导掌握质疑规律,教给阅读后的发言方式,精当讲解区别疏导,来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才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

[2] 龙文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得与失 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