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本表达,实现“例”的增值

时间:2022-10-08 05:53:16

聚焦文本表达,实现“例”的增值

摘 要:阅读课要凭借课文这一例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聚集文本的表达形式,从文体、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出发,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效果,从而确保课文这一例子的效果增值。

关键词:表达形式;文体;结构;语言;增值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课的任务就是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掌握相应学段应该掌握的读写方面的知识、策略和技能。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聚焦文本的“表达形式”,让课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

一、把握文体特征,找准言语教学的生发点

不同文体的文章在组织形式、表达方法等方面各具特点。唯有教师准确地把握了文体特征,才能较好地领悟文章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的特点,由此开发出合宜的教学内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扣住议论文这一文体特征,着力引导学生发现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时,让学生拿出老师事先准备的一段文字材料与原文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明白了议论文的事例与叙事写人的文章中的事例相比,语言更精炼,更具概括性。议论文之所以写得这么概括,是要让人通过事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充分感受了两种文体的不同语言特点之后,教师又让学生举例证明自己的发现。

该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语言表达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式,体悟议论文的表达技巧和方法,不仅让学生知道课文怎么写,还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写。最妙的是教师通过让学生举例证明自己的发现,无形中让学生学会了怎样举例论证,实现了迁移运用。

二、梳理文本结构,确定领悟表达的着力点

在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发现,学生大多不是不会写,而是材料不知道该怎样取舍,详略该怎样安排。因此,从文体出发,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后,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相应的训练。

1.引导学生感受篇章的独特构思

入选教材的文本大多在文章的构思方面显得很独特,有的课文首尾呼应,结构紧凑;有的课文巧设悬念,激起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这些都值得学生细细品味。虞大明老师在《刷子李》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令曹小三出乎意料的地方,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先写曹小三发现了一个白点,最后才告诉我们这只是个小洞?学生通过讨论,明白文章的这种写法叫“一波三折”,正是因为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才使得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

2.要引导学生发现构段的独特方式

在教材中,有很多结构特点明显的段落,老师要把握这样的结构,在课堂中创设机会让学生借鉴模仿。如,《桂林山水》一课中,二、三自然段在结构的安排上都采用了概括到具体的写法,特色鲜明。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上的这一特点,再仿写一段话,如围绕“校园的花”写出“多”“香”“美”的特点。

三、关注文本语言,落实言语实践的训练点

许多课文都隐藏着作者的语言特色,这些形式新颖、表达效果独特的言语形式正是学生写作的模仿处、语言的增长点。

如,《白鹅》一文主要通过反语、对比的手法表现出鹅的高傲,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教师可围绕这两个表达特色展开教学:作者是怎样写出白鹅的特点,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通过学生探究,教师引导,从而归纳出:作者写的是白鹅,却以狗、鸭作对比,更突出了白鹅的高傲;作者其实是明贬实褒,表面上看,白鹅极凶,实际上却暗含着作者对它尽责尽职的喜爱、赞美之情。在学完课文之后,老师可让学生想象一下白鹅嬉戏、捉虫等情景,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法来表达。

宗白华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个秘密。”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引领学生从“写什么”的浅层阅读走进“怎么写”的深层阅读,从而真正实现课文这一“例”的增值。

参考文献:

汪潮.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3(12).

上一篇:分数的初认识的教案 下一篇:探究延伸让数学课堂变得摇曳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