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放飞学生的想象

时间:2022-10-08 04:46:07

在课堂上放飞学生的想象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从利用插图,引导想象;理解课文,丰富想象;巧用媒体,观察想象;对比思考,展开想象;借助童话,发展想象;续写故事,扩展想象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想象力;培养方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想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增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插图,引导想象

色彩鲜艳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画不像文字那样单调,它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因此,指导学生看图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静止的图看活,让整幅图在脑海里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字、画面,想象一下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使课文内容得到了延伸,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想象力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再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我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纷纷,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的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这样通过插图想象,使人物的动作、神态与内心活动更为紧密联系,为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提供了思维支点和描述对象。

二、理解课文,丰富想象

在分析、理解课文后,课文表达的意境、故事情节会历历在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再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从中观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精读诗歌,体会意境。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 “你最喜欢诗的哪一句?”“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说:诗的第一句“日暮苍山远”让我们看到了天色渐黑时的一幅风景图,青色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远了。第四句“风雪夜归人”写得很有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飘飞之时,夜间回来的人姗姗而至,这样,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想象出诗歌表现的意境,从而丰富其想象能力。

三、巧用媒体,观察想象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适应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的确立,必然要有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在目前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属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使用多媒体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

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配以多媒体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望天门山》,借助投影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

四、对比思考,丰富想象

客观事物因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特征。对比想象,即把两件或多件不同事物放在一起观察、比较,即使是同一事物也可把放在不同时间、地点观察、比较,这样就可以发现事物间的变化与异同,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如小学六年级课文《少年润土》描写少年润土的外貌特点,而“我”的外貌特点只字未提,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同学们能根据课文对润土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润土是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农村少年。你能想象出“我”的外貌特征吗?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小组讨论后,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整天呆在院子院子里,门都不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白净的脸,腆着大肚子。还有的说:“我”是一个脸色苍白,头戴小礼帽,穿丝绸小马褂的小少爷。也有的说:“我”整天呆在院子里,身体一定很差,说不定一阵风都会吹倒。教室里“吵”起来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这里,不仅更深地理解了课文,而且培养了想象力。

五、续写故事,扩展想象

小语教材里的语言意境跟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所积累的各种信息有着必然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处理,要使学生解放大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如《小摄影师》中,表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充满了关心、爱护,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让小男孩拍照。在《小摄影师》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味那些描写:“仔细打量、摆弄了很久很久、一定让他进来”等。启发学生对小摄影师的结局进行扩展想象,“小摄影师第二次能找到高尔基吗?能给他照到相吗?你能想象他照到相后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吗?”使学生通过对《小摄影师》的结局补充扩展想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以上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得到了更多培养想象力的机会,激起了想象的兴趣,也发展了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永恒的主题,并非朝夕之功即能收效,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只要我们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上一篇:用“他山之玉”攻“写作顽石” 下一篇:《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