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初等师范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途径

时间:2022-10-08 03:57:18

简论初等师范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途径

摘 要:初等师范院校对培养善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者――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负有重要责任。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四种创新途径:置于世界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实行开放式教育;与时代接轨;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务能力;利用地方资源,赋予区域特色。

关键词:初等师范院校 中华传统文化 创新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13-01

怎样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号召。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抓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耕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使基因深深扎根。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培养大批有中华传统文化功底、善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者―― 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

1 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置于世界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实行开放式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60年前就说过:“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式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今天的世界证明了他们的这一论断。圣诞节、情人节、汉堡包、肯德鸡、麦当娜、美国大片、卡通片……西方文化进入中国;赛龙舟、舞龙、舞狮、武术等已成为多民族共有的项目而风靡全球,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喜爱。

2 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接轨

同志号召我们,弘扬中华文化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1]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初等师范学校许做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进行中华文化正面宣传教育。现在,许多学校对学生开设国学课程、为学生编写《中华美德》,让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学记》和《论语》选句等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书籍和选段,意在使他们在每天的阅读中,感受、品味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这些措施不能说不必要,但是怎样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呢?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讲座的成功是一个启示。不管某些学者挑出多少知识上的毛病,于丹让论语从庙堂走向民间,吸引了亿万观众去学习过去他们不敢问津的阳春白雪,领悟到孔子思想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学会了从论语中吸取精神营养,调节因社会矛盾引发的不平衡心理。借鉴于丹的经验,初等师范学校也可以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少年儿童”选修课或讲座,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使之与少年儿童的现实精神需要一致化。二是针对少年儿童的“时尚”,把中华优秀文化与他们之结合起来,既达到教育效果,又不脱离他们的审美需求。

3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中华文化教育的实务能力

大连大学党委书记赵亚平先生在《教风行》中从学校“能做事”的培养目标出发对教师提出“设计实务,培养能力”的要求。[2]作为培养娃娃教育第一线幼儿、小学教师的初等师范学校的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中华文化教育的实务能力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事实已经证明,面对今天的、少年儿童,依仗教师强势地位的口谕式教育不能够从少年儿童的灵魂深处建立中华文化根基。只有通过巧妙的实务设计和实施,才能起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目前,学生的实务能力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3.1 环境设计能力

在自己从事工作的环境设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是未来幼儿、小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环境设计能力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通过学校的环境设计给学生施加影响。有主题景观设计,如江苏省东吴外国语师范学校大门口雕塑是昭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拓荒牛、大连大学初等师范学校建立三米高的孔子铜像,暗示学生继承孔子教育思想。使学生的双眼时刻都能欣赏到蕴含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画面。二是有其他文化载体,比如大连大学初等师范学校建起音乐广场,每天的早晨、中午、傍晚,优美的民族音乐,使学生的耳边时刻回荡着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旋律。三是有目的的摘抄、选择一些名言警句、文化名人的肖像,挂到师范生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用民族文化高雅的精神产品来装饰教室、黑板上的语言角、走廊、宿舍、食堂、阅览室、资料室、过刊室等。

3.2 示范能力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示范对学生尤其是幼儿和小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鼓动性。陶行知明确提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所谓“师者风范”,就是要求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我们采取以下做法:

3.2.1 抓师德,让教师在关爱中领悟身教重于言教作用

在落实身教重于言教的过程上,学校从关注、关爱全体教师入手,让教师们在“爱”的关怀中受到启发和感悟,得到心灵的净化、道德的提升。让教师在感受“爱”中学会“爱”,懂得为人师的不可替代的神圣职责。凡是走进我校的教师都一视同仁地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

3.2.2 抓环境,让教师在合谐的氛围中展示身教重于言教作用

在落实身教重于言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一定为学生创设一个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注的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这一环境中感受着老师的爱。“面带微笑进课堂,语言精炼不冗长;多元评价不片面,弱势学生多关照;走下讲台多交流,善待差异个性扬;巧留空白拓思维,作业分层有弹性;准时下课不拖堂,善于反思勤积累。”这是我们对教师教学十条行为要求。同时,我们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课外活动中处处渗透爱的教育理念。

4 利用地方资源,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区域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既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特点,也具有个体、局部特色。比如,河南的中华传统文化就很有特色。从形式上来讲,豫剧很有名,评书很有魅力。从内容上讲,岳飞、杨家将、包公、诸葛亮、花木兰,都是家喻户晓。东北大部分人的先人具有闯关东的经历,造就了独特的性格和思想传统。初等师范学校利用地方资源,建设乡土教材,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区域特点对于土生土长的幼儿和小学生来说,更亲切,更喜闻乐见。

参考文献

[1]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2] 文化行[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 下一篇:Adobe软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