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天使大蚕蛾

时间:2022-10-08 03:41:40

黑夜天使大蚕蛾

蛾是一个比蝴蝶庞大得多的家族,世界上已发现的蛾子多达16万种,是蝴蝶的10倍。虽然与蝴蝶同属昆虫纲鳞翅目,但蛾子大多在夜晚活动,且多数种类色彩暗淡,给人的印象远远不如蝴蝶深刻。不过在蛾类家族中,有一个类群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蛾的一贯印象,它们就是大蚕蛾。这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蛾类族群。

大蚕蛾可称得上是蛾类当中最耀眼的明星,它们体形巨大,形态多变,颜色艳丽,以至于常被人们误认为是蝴蝶。大蚕蛾科在全世界约有1800多种,从温带到热带均有分布,生活在人迹罕至、环境良好的山林中。

在大蚕蛾家族中包含了一些世界上最美丽、最著名的成员。乌桕大蚕蛾是世界上最大的蛾,它巨大的翅膀拥有巧夺天工的花纹,翅展可以达到180毫米到210毫米,以它“巨无霸”般的体型被人们称为“皇蛾”。

而要论最飘逸的蛾,那非长尾大蚕蛾莫属,它鹅黄的翅上装饰着精致的紫红色条纹,最让人称奇的是它后翅上那两条长如飘带的尾突。当这美丽的精灵在黑夜中起舞时,就连以优雅著称的凤蝶都会自愧不如。

事实上,由于大蚕蛾神秘美丽,人们也为它们取了很多动听的名字,如“月神蛾”、“凤凰蛾”、“皇帝蛾”、“普罗米修斯蛾”等。如果说蝴蝶是白昼的仙子,那大蚕蛾则完全配得上“黑夜天使”的美名。

许多种类的大蚕蛾前后翅上均长有发达的眼斑或透明纹,乍看之下这些眼斑只是单纯的装饰,而事实上它却是大蚕蛾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界中御敌的一大法宝。

比起其他蛾类,大蚕蛾较大的体形和艳丽的颜色使其更容易成为捕食者的目标,这时翅膀上的眼斑就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不要小看这些长在翅膀上的大眼睛,它们有的如目光炯炯的雄鹰,有的又如眼神凶恶的猛兽,这对于其他动物来说是很有威慑力的。通常在大蚕蛾休息时,它们用前翅遮住后翅上的眼斑,一旦受到惊扰就会忽然亮出后翅上“凶恶”的大眼睛,这一出其不意的招数足以吓退饥饿的小鸟。

眼斑除了恐吓的作用外,还有另一个功能,那就是转移捕食者的攻击目标,使大蚕蛾身体的重要部位免遭袭击。往往天敌受到眼斑迷惑会错把大蚕蛾的翅膀当成头部进行攻击,而这时大蚕蛾则可趁机逃出生天。

大蚕蛾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成虫羽化后口器退化,不能取食,这时它们的唯一目标就是繁衍后代。但在茫茫夜色中它们如何找到对方?

显然大蚕蛾有自己的办法,而秘诀就是它们那对羽毛状的触角。黑夜中雌性大蚕蛾会借助气流释放出强烈的性信息素以吸引雄性。这时雄性大蚕蛾羽毛状的触角就会变成一个灵敏的雷达系统,能有效接收到雌蛾发出的信息素,并以此找到它的梦中伴侣。

大蚕蛾普遍没有稳定的飞行习性,所以雌蛾破蛹后并不会飞得太远,它们只会在附近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然后找出一个满意的栖身之所,以便发出邀请。据科学家研究,一些雄性大蚕蛾甚至能在10公里外的距离收到雌性的信息。

虽然有些种类的大蚕蛾是农林业害虫,但它们对人类来说主要是极为难得的自然资源,并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文化方面来看,世界各国的邮票上都曾出现过大蚕蛾的身影,因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一些形态和颜色异常诱人的种类成为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在法国电影《Le Papillon》中,朱利安老人寻找了十几年的那种稀有蝴蝶“伊莎贝拉”,其实是一种美丽的大蚕蛾,这也足见人们对大蚕蛾的喜爱了。

在物质方面,大蚕蛾的蛹营养价值丰富,被人们拿来食用,是一种新的蛋白质资源。大蚕蛾中最为人熟知的可能就是柞蚕蛾了。柞蚕蛾因喜食柞树叶而得名。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古文献《尔雅》、晋人郭义恭所撰《广志》都对柞蚕作了记载,说明中国饲养柞蚕已有至少2000年历史。柞蚕丝是特有的天然珍贵资源,纺织品具有强度高、吸湿散热快、美观典雅、抑菌防腐等特性。在美容方面,柞蚕丝具有蚕丝蛋白特有的柔和光泽和吸收紫外线抵御日光辐射的作用,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吸收和释放水分,对皮肤水分有较好的保持作用,因此也是美容化妆品的上乘基础材料。

上一篇:震旦鸦雀 第4期 下一篇:丹巴十三角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