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08 03:02:26

应用技术型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针对IT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高校人才培养滞后的问题,结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出了IT人才多维培养体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及课外训练平台强化IT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备适更快应新技术、新知识更新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多维培养体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95-03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和“考试型人才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和“面向行业”的职能培养[1]理念的深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IT行业在国内兴起并迅速扩张,现今IT技术已渗透到其他行业成为影响行业应用、研发的关键手段,随之而来的IT人才需求问题也日益突显。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IT人才的需求量达100多万人[2]。同时,《计算机世界》的2013年急需的十大热门技能,排在第一的即为程序和应用开发技能[3]。然而,截至2010年,全国设有计算机本科专业的普通高校共有526所,每年培养的毕业生只有10万人[2],这些毕业生普遍存在应用能力较弱、与业界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从而形成了面对巨大的IT市场需求,毕业生不能很好满足行业需求的尴尬局面。为此,具有人才培养职能的高校应充分调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逐步建立科学的应用技术型IT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一、多维培养体系概述

IT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对IT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然而,传统的本科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这与IT行业的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建立应用技术型IT人才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在广泛了解专业现状,深入多家IT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改革现有培养模式,突出就业技能的培养和项目孵化能力的训练,提出应用技术型IT人才多维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强调本科生应用能力提升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的理论教学,要区别于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良好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素养为前提,深化应用技术能力的训练。多维培养体系突出就业导向的作用,融合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训练平台,改革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充分融合,利用各种资源,提供多种平台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技能的培养。

1.传统的理论教学体系,以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为前提,利用课程群教学、MOOC平台等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奠定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及专业基础。

2.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发挥IT企业工程师及优秀毕业生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明确就业趋向,通过课内实验、集中实训、顶岗实习环节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3.课外训练平台,通过创新团队、技能大赛、科技活动月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训练平台,激发其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使其具备适应新技术、新知识更新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体系

1.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改革。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和“考试型人才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和“面向行业”的职能培养[3]理念的深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日益得到关注。然而,在强调本科生应用能力提升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的理论教学,要区别于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应该以良好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素养为前提,深化应用技术能力的训练。传统的理论教学有助于奠定学生良好的专业基础,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科学素养;专业基础课程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而面向行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则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三层渐进式的理论教学对学生今后的自我提升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目前,多数高校的理论教学中课程关联与交互性差,存在知识点分散、内容重叠较多的问题,这种“点式”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很多高校提倡课程群教学模式,以不同标准划分并建立课程群,实施课程群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传统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在研究了多种课程群教学模式后,以就业导向为前提,提出了“线型”课程群建设思路:以IT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方向确定课程群,制订课程群教学大纲;以项目实施为主线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群中的每一门课的教学成果具有传递性;通过课程群的“线型”教学模式,实施课程群内的项目教学,通过项目成果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门课程在实践中的作用。以“软件技术”课程群为例,课程群教学大纲中以“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为例规划群中每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各科目根据课程群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教学,最终形成一套系统方案及源码程序。这种教学模式,将IT企业项目实施中所用到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线型”方式整合到教学中来,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2.MOOC教学的探索。良好的培养体系结合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进专业教学的深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普及,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大学的教育需求。利用无处不在的网络为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打造提供了基础保障,随着MOOC教学的兴起,“无处不在的学习”应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条件。利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搭建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根据需要和能力获取更多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开拓全开放的学习环境。

三、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除高等教育属性所赋予的人文素质教育特征外,其最大的目标就是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这一需求体现在IT人才培养中的职能就是用计算机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信息化建设。为拉动应用技能培养,提出了课程群案例分散于课内实验,项目组模式开展集中实训,企业顶岗完成专业实习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群案例分散式的课内实验。传统的课内实验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很少体现知识与技能在实际中的综合应用,缺乏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注重专业课程实验组织的连贯性,以课程群教学案例为基础,根据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将教学知识点分散到案例模块中,帮助学生认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技能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课程教学内容。以“软件技术课程群”为例,依据课程群教学大纲中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实例,在“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课程中将案例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分散于课内实验中,完成“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在之后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工具”中将应用此数据库实现应用系统的开发。由此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各门课程的关键作用。

2.项目组模式的集中实践教学。IT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应用技能训练,集中实践的教学环节在专业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强化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根据专业方向及课程性质,设置集中实训(课程设计)环节,确定集中实践教学大纲,采用综合项目实施的过程组织教学:划分项目小组;通过双选的方式确定小组课题;制订实施计划,确定项目角色并明确分工;实施项目;答辩验收。通过项目实施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实施项目的能力,增强其团队合作精神。

3.企业顶岗的专业实习。专业教学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基础,然而企业的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始终存在着差距,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明确行业需求,专业实习环节的设置尤为重要。目前的专业实习包含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两种形式。针对IT行业知识与技术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单一的参观实习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行业知识及技能;顶岗实习通过现场参与的方式可很好地促使学生更快地了解行业应用需求,辅助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其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过渡奠定扎实基础。因此,顶岗实习是高校IT专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良好平台。然而,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专业学生人数多与IT企业接收能力少的矛盾,为此,需要探索分散合作的顶岗实习模式,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应用技能基础,缩短了其从高校到企业的过渡周期。

4.强化技能、倡导创新的课外训练平台。扎实的实践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保障,但现代的大学生应同时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其在工作岗位中得到长足发展。倡导创新的课外训练平台,在人才培养中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高校应有规划地引导大学生积极组建创新团队并提供条件保障其发展;搭建技能竞赛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各类竞赛提升创新意识,强化专业技能;开展具有特色的科技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新技术、知识的能力。

四、专业引导与职业定位培养

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聘请IT企业技术人员为客座教授或专业建设顾问,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给予指导,辅助进行专业教学,通过企业IT工程师介入教学的方式,缩短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及时掌握当前IT企业的技术需求,引导其明确就业趋向,并尽早地确定自已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性训练专业技能,为高层次就业奠定扎实基础。此外,充分利用优秀的毕业生资源,通过学长引导的方式,辅助在校大学生明确岗位需求,及时获悉新技术信息,帮助在校大学生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群,致使学校的专业培养始终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市场需求,IT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课题。本文在项目研究中,结合宁夏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改革的思路,提出了应用技术人才的多维培养体系,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有效融合;通过深化企业合作,发挥IT企业工程师及优秀毕业生的导向作用,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通过科技活动月、技能大赛、创新团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使其具备更快适应新技术、新知识更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宇,牟聃.多层次IT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施[J].成都师范学院院报,2013,(4):17-21.

[2]李未.关于提高计算机本科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8-10.

[3]向阳生涯.2013下半年逆势走红的行当[Z].软件工程师,2013,(08):15-16.

基金项目:2012年宁夏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宁教高[2012]348号)

作者简介:王海荣(1977-),女,宁夏石嘴山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语义Web模糊查询方法;郭莹(1979-),女,宁夏石嘴山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

上一篇:中职生如何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 下一篇:微格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