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命更精彩

时间:2022-10-08 02:46:36

读书让生命更精彩

“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书香能致远读书”,读书一直是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大家公认为丰富内涵、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否读书感悟也被好多学校提上评价教师发展的议程。那么,读书对一个人,一个教师,一个学生究竟起到哪些作用呢?

教师读书,是生命成长的需要。读书与教学,相得益彰。

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为人师表,传道授业,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修养,这知识修养从哪里来?无疑很大一部分是从教育前辈的教育著作,从哲人先师的理论中去汲取,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汲取五千年丰富文化的营养,补充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高屋建瓴,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

读书的方向,应该居高临下。诵读内容,应是经典中的经典。古人文卷浩如烟海,但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是那些经典之作,它们思想深邃,道理渊博,泽被后人,生生不息。所以我们读就要读这些经典之作,如清新扑面,润泽心田的《论语》;大智大慧,逍遥飘逸的《庄子》;厚实沉郁,光照千秋的《史记》、吟咏叹惋,琅琅上口的《诗经》……多少年来,这些经典著作陶冶影响着一代代人,使我们的心田时时充满阳光,我们教师就要读它们深邃的思想,读它们清新的文笔,与这些书为伴,会不知不觉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一个充满睿智思维的人。

让读与写成为生命成长的翅膀。一名老师,尤其一名语文老师要求学生读一本书,自己就要读相关思想内容的10本书;要求学生背100首古诗词,自己就要背过200首古诗词,并且对这些古诗词要烂熟于胸,给学生分析得头头是道,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要求学生写作文,老师自己应该写出文治兼美的下水文章,时时走在学生的前头,做学生的表率,假如老师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何以写出让学生崇拜的文章,何以让学生产生向师性。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写作不止,让读书写作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更精彩。

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综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大文学家对经典著作都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程度,因而他们的文章深厚沉重,文采斐然,迄今闪烁着耀眼的光彩,如钱钟书熟背《红楼梦》,张恨水熟背《水浒传》,茅盾熟背《三国演义》……当今也有大量熟背经典的大家值得我们效仿:陶继新熟背《论语》,我读师专时的古代文学老师赵芝先生熟背《离骚》……台湾王财贵博士倡导儿童诵读经典,不无道理:“子孙虽愚,然经书不可不读。”是呀,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多一份沉静,多一份思索,让我们的孩子早一点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早一点领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早一点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倡导读经应该是一件好事,经典之作会很好的帮助我们反思自己,让我们怎样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教师与经典为伴,与读书为伍,时时浸润在书香之中,便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多了几分冷静的思考;少了几分矫揉造作,平添许多纯真;去掉些许浮躁,融合许多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书香能致远,会不知不觉成为一个趋真向善、宁静致远、宠辱不惊、气质高雅的人。我希望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成为一名爱读书的人,善读书的人,也引领我们的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人,从书中读出一番感悟,一些心得,明辨事理,愈发睿智,这样我们的生命会更精彩。

上一篇:小窗口里看世界 下一篇:学习新考纲适应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