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中的问题思路

时间:2022-10-08 02:19:38

“可能性”教学中的问题思路

在三年级教科书中,“可能性”这个内容作为一个章节,主要讲解可能性的初识,确定与不确定性,统计可能发生的结果,使学生理解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比较可能性的大小。在现实生活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确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歧。

单元的重点之一是理解可能性的几种结果:一定、可能、不可能等。之二是理解并比较可能性的大小,涉及到简单的几率问题。我认为,“可能性”这个东西是靠智力与知识来判定的,它不像一般的数学计算那样需要一层一次的提高。这个单元的重点是:①理解可能性的几种结果:一定,可能,不可能等。②理解并能比较可能性的大小,涉及到简单的几率问题。难点是:判断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比较可能性的大小,初步计算可能性的数值,比如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等。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我考虑到教材中的某些例子不很符合我们的学生的实际,也就是说,教材所选的素材与我们当地的实际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我在教学时,总是以我们贴近的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从课程的导入一直到重点内容的教学,我都是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到与课题相关的许多素材来对可能性这一问题加以说明。

再则,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有不少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了不相同的判断。我对这些不同的观点和判断的学生将追问其理由,并耐心地等待学生说出个中的理由。在这方面,学生的智力一定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对问题的探讨兴趣也会相当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教学这一课,我的方法是事前准备若干个相关且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比如:你说明天会下雨吗?杨珍同学丢失的文具盒能找回来吗?学校门前那条河水今年冬天会断流吗?我们班张丽同学能参加全校体操队的可能性是多少?老师现在有五个橡胶球,老师要拿这些球投到三米远的大桶里,请问这些球落在桶里的可能性是多少?……

描述事物现象的句子太多,这里不一一列举。总之,教学这一课,在问题设计与教学活动中,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从当地、当时的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学生的判断不尽相同,要一一追问其理由,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养成勤动脑的习惯。

第二,教师对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充满信心,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兢兢业业,治学勤奋严谨,处处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不歧视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希望,看到榜样,能够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能够从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唤起对学习的兴趣。设计的问题不要只是针对优生,也要照顾差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自我的价值。

第三,挖掘教材,让学生从图文并茂的学习气氛里感受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上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授课的教师们要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点上,我在教学中也深有体会。我总是想把课堂气氛搞活起来,只要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就会感受到教育的乐趣,工作起来也才能感到轻松。

第四,把握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魅力课堂上生成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强化和巩固已经形成的兴趣,并使之趋于稳定。再者,恰当运用直观、形象的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入情入境。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理想、性格和他们独立的要求,教师应顺应学生独立的心理及发展趋势,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一篇:让和谐家庭成为培养孩子的驿站 下一篇:土地增值税是个什么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