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时间:2022-10-08 02:19:34

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领悟社会支持状况,探讨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为调查工具,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河北师范大学1 19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77.69±12.20)处中等偏下水平。领悟社会支持(62.84±11.7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社交回避及苦恼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二、三年级学生高于一、四年级学生,没有恋爱学生显著高于恋爱学生,非独生学生显著高于独生学生,农村学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方面,男生显著低于女生,二、三年级学生低于一、四年级学生;文科生显著低于理科生,非独生显著高于独生学生;农村学生显著低于城市学生。性别和年级在社交苦恼因子、家内支持因子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26,0.001)。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领悟社会支持受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恋爱、是否独生、城乡来源等因素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关键词】 人格障碍;应激,心理学;社会支持;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1.5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35-03

有研究表明,社交问题在儿童发育期到青春期有显著增长的趋势[1]。大学生社交方面的问题广泛存在[2]。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是社交问题的主要行为表现与情感反应。影响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因素很多,其中个体领悟社会支持的程度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了解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及领悟社会支持状况,探讨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的关系,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方法,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教育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发放调查问卷1 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96份,回收有效率95.7%。其中男生412名,女生784名;城市学生328名,农村学生868名;文科学生594名,理科学生602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3]。分为家内支持和家外支持2个因子:家内支持,主要指遇到困难时感受到的来自于家庭内部成员的具体的或情感的支持与协助;家外支持,指遇到困难时感受到的来自于家庭外部成员如朋友、同事、领导等具体的或情感的支持与协助。采用1~7级记分法,得分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2)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4]。分为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2个因子:社交回避,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社交回避的反面不是社交参与而是不回避;社交苦恼,指社会交往时的苦恼感受。采用1~5级记分法,得分越高,社交回避及苦恼程度越强。

1.2.2 研究程序 在被试中进行团体施测,发放调查问卷,答题后回收问卷,筛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

2.1.1 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现状 大学生社交回避(38.66±6.51)、社交苦恼(39.03±6.80)和总体社交回避及苦恼(77.69±12.20)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2.1.2 影响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因素 性别、年级、是否恋爱、是否独生、城乡来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影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男生的社交回避、社交苦恼以及总社交回避及苦恼均显著高于女生;二、三年级学生的社交回避、总社交回避及苦恼均高于一、四年级;没有恋爱学生的社交回避、社交苦恼以及总社交回避及苦恼显著高于恋爱学生;非独生学生的社交回避、社交苦恼、总社交回避及苦恼均高于独生子女学生;农村学生的社交回避、社交苦恼、总社交回避及苦恼均高于城市学生。见表1。

2.1.3 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 对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及其各因子的主要变量(性别、年级、专业)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社交苦恼因子上,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3.107,P=0.026);其他影响变量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在社交回避和总分方面,各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一、四年级男生的社交苦恼显著高于二、三年级男生,也显著高于一、四年级女生。见表2。

2.2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状况

2.2.1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现状 大学生总领悟社会支持(62.84±11.78)、家内支持(21.84±4.37)、家外支持(41.00±8.64)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2.2 影响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 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城乡来源对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女生的家内支持、家外支持、总领悟社会支持均好于男生;一、四年级大学生的家内支持、家外支持、总领悟社会支持均好于二、三年级;文科生的家内支持、总领悟社会支持显著好于理科生;非独生学生的家外支持和总领悟社会支持均好于独生子女学生;城市学生的家内支持、家外支持、总领悟社会支持均好于农村学生。

2.2.3 影响领悟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分析 对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的主要变量(性别、年级、专业)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家内支持因子上,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8.507,P=0.001);其他影响变量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在家外支持和总领悟社会支持方面,各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一、四年级学生家内支持均显著高于二、三年级;二、三年级女生的家内支持显著高于男生。见表3。

2.4 领悟社会支持对社交回避及苦恼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为因变量,以领悟社会支持的家内支持、家外支持因子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选入和剔除的标准为0.05。结果表明,家外支持与家内支持依次进入回归方程。见表5。

3 讨论

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二三年级学生、没有恋爱学生、非独生学生和农村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显著偏高,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显著偏低。这一结果提示,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状况,提高其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男生,二、三年级学生,没有恋爱学生,非独生学生,农村学生应是特别关注的群体。

本研究中,男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结果与丛中等研究[5]一致;男生领悟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女生,说明男生比女生具有更多的社交回避及苦恼以及更少的社会支持,这可能与男生对社交成功的自我期望高于女生有关[6]。二、三年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高于一、四年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低于一、四年级学生。二、三年级学生没有一、四年级学生来自学校、老师、家庭的更多关注与支持,没有了大学一年级的生活新鲜感,在交往方面,更关注与教师、同学和朋友的关系,这就很容易使二、三年级大学生对社会交往有较高的期望值,具有高于一、四年级的社交回避与苦恼。研究结果显示,未恋爱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显著高于恋爱学生,说明恋爱也是影响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因素,恋爱的学生容易对社会交往有满足感、成功感。非独生、农村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显著高于独生、城市学生,城市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显著好于农村学生。一般情况下,独生和城市学生拥有较好的生活、家庭环境,这种环境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交往资金与社会支持,导致他们有较好的交往感受。提示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恋爱、是否独生、城乡来源是影响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领悟社会支持的重要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还提示,改善大学生的社交苦恼,一、四年级男生应是特别关注的对象;提高大学生家庭内部支持,二、三年级男生是帮助的首要群体。

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尤其是来自于家庭以外的朋友、教师及其他关系密切者的情感支持与协助,对社交苦恼的影响更为突出。领悟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这一结果提示:高校应进一步注意引导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注重与大学生的交往过程,营造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交往环境,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给他们提供锻炼机会,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社会支持,更加关心他们。同时加强大学生个性心理调节教育,重视对他们进行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指导,教育大学生主动友好交往,为别人提供支持帮助的同时,建构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善于感受、运用该网络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情绪和行为能力分析 下一篇:新乡医学院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