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成名“鬼吹灯”

时间:2022-10-08 02:03:21

探险小说“鬼吹灯系列”,先蹿红网上,后引起大量关注。2006年,它不仅独领草根文学,也开创了大陆新探险文学创作之先河。适时,安徽文艺出版社抓住时机迅速推出实体图书,出版之后很快登上许多大书店的畅销排行榜,博得众多读者的追捧。其冲击波不仅蹿红大陆、港台,甚至波及海外华人区和欧美。台湾出版商取得很好的销售业绩,海内外数百家媒体争相报道、专访、连载,东南亚、欧美出版商也纷纷洽谈购买版权,同时带动广播声频、漫画、游戏、影视等延伸开发的相关产品。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鬼吹灯”如此蹿红?

“鬼吹灯”的追捧者自称“灯丝”,“灯丝”年龄跨度很大,与其他出自网络的作品读者多为青少年不同,有在校大学生、公司白领和喜爱考古、探险题材的中青年读者,甚至还有许多海外留学生、港台人士和外籍华人。“鬼吹灯”一曲成名,并不是偶然的。

首先,奇在文本独特。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故事结构,设下一个极富吸引力的探险迷局。所以有人说:游戏精神是“鬼吹灯”红起来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应该是中国人幻想精神、猎奇精神的觉醒。看当下网上最火的小说,无一不是走在幻想和现实边缘,这也是它有很好市场的原因,更深层的是“鬼吹灯”触动了每个人心底的那个寻宝情结――小时候,我们都坚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某个地方埋着一个宝藏,我们之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带着使命去发掘它。小时候,我就被《鲁宾逊漂流记》和安徒生的《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深深吸引……当下的都市人被日渐平庸的生活麻木了神经,难得有一种全新的刺激,高山大川、大漠黄沙、狼穴虎巢、远古遗迹……这些沉淀于我们心底的英雄情结、寻宝探险情结再一次被唤醒,就算我们的生活日渐成为这个类似大怪兽一样的城市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我们的精神仍然可以在小说里跟着胡八一、胖子一起去西域、去云南、去昆仑、去湘西、去南海探险。在那个世界里,我们和胡八一一起体验着历险的惊心动魄,仿佛我们都是夺宝奇兵。

再者,可以说“鬼吹灯”成了现代都市人的某种精神补偿。小说里所涵盖的探险、盗墓、惊悚、悬疑、推理、东方神秘民俗文化等流行元素,在历史、地理、文物、考古、民俗等诸多知识性、趣味性上,开拓了题材,丰富了阅读视野,强化了作品的可读性。这不仅是小说畅销的理由,也是它被广播、影视、游戏、动漫等开发投资商看中的原因。

安徽文艺出版社还出版过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节特别奖获得者晴川的作品《新・欢》、天涯社区连载的中国第一部汽车文化小说《车祸》、网络历史小说写作狂人赫连勃勃大王的《玉体横陈》等。网络文学最贴切地表达着我们这个生动的时代,在网络文学这个崭新平台上,不断关注那些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又才华横溢的与作品,才能不断理解自己,理解生活。

日益膨胀的物质空间刺激着人的欲望,人们沉浸其中享受着都市文化的时尚与、孤独与焦虑、游戏与狂欢、寻找与救赎,以及游荡与穿越。“鬼吹灯小说系列”的出版与火爆的市场反响,可以说是网络小说的成功案例。它的脱颖而出,得感谢网络。在浩如烟海、纷繁杂陈的网络作品中,人们也会陷入选择的困惑。正因为网络的虚拟和写作的个人化,许多作者在写作时会流于媚俗,或不加节制地一味个人宣泄,仅仅把网络写作作为个人的狂欢。这是当今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致命缺陷,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作为从事出版的我们,更多应该关注的是作品的题材和文本。一部优秀的作品,它自身的文本应该就是独特的思想、故事和语言表达。网络文学文本的精致、构思的奇巧、想象的丰富、有节制的叙述,显得十分难能可贵。这就是“鬼吹灯”一曲成名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上一篇:阅读顾问不景气中的新行业 下一篇:审视大陆网络文学平台沧桑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