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时间:2022-10-08 12:19:0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摘要:小学数学经过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坚持“重教轻学”的教育理念,而这种教学理念是不符合时展的,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适应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这种错误的教学观点,推崇自主、探究式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 独立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满腹才华,还有比这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探究。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教师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一、独立学习的常用方法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不是很高,所以,小学生的独立学习,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尤其说小学数学这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更加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些常用的自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独立学习。

1.预习法:学生独立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提前通知学生即将学习的新课内容,然后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要做好准备工作,将要学习的内容事先预习一遍,了解例题的内容大概,如果遇到一些不理解的、无法自行消化的内容,就要坐上相应的记号,在上课时要注意听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如果还是不理解,可以向教师提问,知道把问题搞清楚。预习法虽然简单,但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一定不能忽视,要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2、尝试学习法: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先向学生出示几道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题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看看能不能独立的解出来。学生要把握住这样的机会,积极的动脑思考,想出问题解答的办法。

3、归纳整理法:在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学生要试着自己把这个单元的所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主动的把那些零散的知识点归纳起来,这也相当于一次复习,在归纳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之后,学生也能够更好的记忆和储存这些知识点。

4、调查收集法: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调查活动,这样的实践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其学习效率也能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调查百分数的应用状况,去看看身边有哪些方面需要运用百分比,百分比经常出现在是地方,学生在搜集和调查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就加强了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独立学习的时候,肯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与学生鼓励和支持,为学生加油打气,让学生坚持下去。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途径

(一)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

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对数学也不例外。很多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但是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他们就发现,数学的学习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有趣,于是慢慢的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师,我们应当让数学的教学课堂增添乐趣,让学生保持着一颗热情的心,参与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来。因此,我们需要进行趣味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趣味教学的方法很多,比如说,课堂小游戏、辩论赛、课前小问答等等各种活动,教学中应当根绝教学内容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想”学的欲望。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坚持趣味化教学,教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采取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充满渴望,才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大部分都是教师和家长强行将学生摁在教室内,灌输给他们知识,严重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如果缺少了教师和家长的督促,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像脱了缰的野马,完全没有学习的想法,只想跑出去玩。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自己充满的学习热情,才能够自觉地投入到独立学习中。

(二)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学生在合作学习模式之下,可以互相整合信息与资源,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她们的友谊。合作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借鉴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可以将一项繁重的任务分担给几个人完成,这样就能够为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此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前将班上的同学进行分组,以每小组3~4人为标准,让每个小组制作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让各小组展开讨论,积极动手,看看将手中的三角形怎样拼接才能够算出它的面积。有些小组可能会发现,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都知道,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自然而然的推导出了,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底*高)/2。

(三)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寻找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独立学习。比如说,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用火柴拼成一个长方形图案,接着让学生将这个“长方形”的长边重叠起来,再将其短边进行重合,学生一目了然,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加起来,于是,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应运而生:(长+宽)*2。

参考文献:

[1]郭志龙.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中旬

[2]闫会琴.浅议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的“数学味”[J].学周刊

[3]刘坤.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上一篇:让学生在碰撞与冲突中成长 下一篇: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