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洛克,思索教育

时间:2022-10-07 09:03:19

寻访洛克,思索教育

摘 要:有人说,儿童是一张白纸,等待五颜六色的彩绘;有人说,儿童是一块石蜡,渴望玉琢成器的塑造;有人说,儿童是花朵,期许舒展亮丽的青春感召。那么,关乎“国家的幸福和繁荣”的儿童,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呢?毫无疑问,教育至关重要的。教育如同配药一样,“如果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十七世纪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教育思想家洛克(1632-1704)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关于教育的很多方面,即使在现代教育方面也是值得批判吸收的。

关键词:洛克;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212-01

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学习为了一张文凭。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有能用完全的方法去教导的。所以,教育要因人而异,对待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方面,要采取最合适的办法进行。

而教师,在现代教育中,对一个人的成长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身为一名免费师范生,我倍感荣幸,始终怀揣着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信念,在美好的大学生涯里不断的充实自己实践自己的诺言。希望当自己真正走上讲台的时候,无愧于一名真正的人名教师。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而教师的责任又是什么呢?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似春蚕,如红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人。

洛克认为:“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行与智慧的原则,在逐渐将人世的真情实况显示给学生,在使学生喜爱,并且模仿优良的与值得被人称誉的行为;在当学生正座这种行为的时候,给他力量,活泼和努力”。纵观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有很多需要改进的。老师都以学生分数为重,其实是以爱的姿态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摧残了未来的花朵,亲手毁坏了祖国的未来蓝图。而学生以高分为目标,却成了低能,动手能力之差让人瞠目结舌。教师,不仅仅只是用课业和不绝于耳的打骂去充塞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只会停在学生时代和惊恐地带,不能跑到人世间去。

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除了具有渊博学识外,更重要的是德行。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教导学生要保持他的真纯,培养他的优点,温和地改正与消除他的不良倾向,使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去适当惩罚和奖励学生,让学生能同时感觉到你所做的是正确的没有任何非议的。

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保持应有的威信和受到尊重之时,也不可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一样,使学生见了自己的面就害怕。这种严酷的办法,虽然可以使学生容易管束,但当教师不在的时候,就失去了效力。从小学到如今,我记忆深刻印象好的老师都是平易近人的,还记得小学六年级的那位温柔的语文老师,虽然她的容貌已经模糊了,但她坐在操场叫我的那种优美好听的声音还常常回荡在我的耳边。而记忆中喜欢打骂学生的老师,让人现在想起都心有余悸。所以,只要他们不是存心如此,都是应该温和地加以提醒,逐渐地去制服的。假如这种缺点每次都惹起恼怒与申斥,则责备和惩罚的机会必然时时到来,以致导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永远成一个可怕的、令人不安的对象。单单这一点就可以使他们从他的教课上得不到利益,使导师的一切教导方法都失效了。

对学生的奖励和惩罚,教师也应当慎重。洛克也承认,“如果我们想要支配儿童,奖励与惩罚是应该采用的。”但同时他也说“我觉得身体上的痛苦与快乐被人用作支配儿童的奖励与惩罚,结果是不会好的;因为我说过,它们只能助长那些应被我们扑灭的嗜欲,加强它们的力量。”举一个例子来说,如同一个孩子哭着要求吃大街上不卫生、有危害性的炸土豆,你便给他一些危害性比较少一点的糖果,以买得他的安宁。然而这样一来,孩子的健康也许可以保持,可是他的精神却受到了损害,会更偏离了正规和你的初衷。“因为你在这里改正的知识嗜欲的对象,对于嗜欲的本身仍是鼓励的”。孩子心里的欲望,下次一有机会,将爆发得更凶猛。

鞭挞学生,只是一种惩戒。所以,鞭挞或者呵斥是应该谨慎的。正如洛克所说那样,如果处罚的主要目的,不在使他们明白自己做错了事情,和自己之所见憎与同学朋友实在是咎由自取,则鞭挞所生的痛苦只能做出一种不完全的治疗。“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衷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总之,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部非常伟大的教育名著,我只是浅显的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有更多优秀的人从中汲取更多的对教育有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约翰.洛克著.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

上一篇:反思当代我国学校音乐审美教育 下一篇:浅论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