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进展

时间:2022-10-07 09:00:02

中医疗法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进展

【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09-01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 以2009年5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谷维素、维生素B1等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中药汤剂口服等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中医疗法;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大脑皮层功能失调、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一侧或双侧头部发生剧烈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西医治疗以舒张血管为主,临床效果并不理想[1]。笔者采用针刺、中药汤剂口服等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9年5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均有头部一侧或双侧额颞、前额、颠顶等部位疼痛,以跳痛、刺痛、胀痛、隐痛为主,部分患者伴有呕吐、畏寒等临床表现,均符合《临床神经病学》中的诊断标准[2],并经颅脑CT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为(32.75±6.82)岁;体重48~80kg,平均体重为(64.57±5.32)kg;病程1~10年,平均病程为(4.25±1.37)年。观察组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为(33.12±6.39)岁;体重46~78kg,平均体重为(64.20±5.28)kg;病程1~12年,平均病程为(4.33±1.42)年。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性别、年龄、体重、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包括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商品名: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mg,国药准字H10930003)10mg/次,1次/d,临睡前服用;谷维素片(上海全宇生物科技遂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mg,国药准字H41025343)20mg/次,3次/d;维生素B1片(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mg,国药准字H34023141)10mg/次,3次/d[3]。

观察组给予针刺、中药汤剂口服等中医治疗。取百会、太冲、合谷、外关、风池等穴位,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法5min,留针10min,1次/d,治疗6d后休息1d[4]。同时给予口服自拟中药汤剂。处方组成为:当归15g、黄芪30g、川芎10g、防风10g、桃仁10g、红花6g、藁本6g、柴胡6g、郁金6g、全蝎1.5g、蜈蚣1条、甘草3g[5]。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ml,分两次饭后服用。

两组均以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

上一篇: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的分析与探讨 下一篇: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夜间咳嗽实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