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指导员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2-10-07 08:49:43

攀岩指导员是怎样炼成的

2011年11月16日,北京的初冬寒意未深,中国的攀岩精英齐聚一堂,为期10天的全国第三期中级攀岩指导员培训班在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开班。中级攀岩指导员培训是目前国内攀岩项目举办的最高级别的攀岩技术培训,前两期分别在2003年和2007年举办。

学员概况

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共有29名,分别来自全国13个省市,男女比例3:1。其中有现役、退役国家队队员8名,其余也多为国内资深岩友。培训授课教练(含助教)与学员比例为1:6。为期10天的培训课程,内容包括:结组攀登操作、攀岩救援和自然岩壁开发;结组攀登中常见问题处理和操作效率与安全性;裁判规则的运用;训练计划、训练方法和损伤预防等。培训特别安排了在北京白河峡谷自然岩场的实地攀爬体验,通过参观、考察、体验、交流,让学员们对攀岩项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经过严格考核,最终有21人获得了全国攀岩中级指导员证书。

培训特色

1 精英教练一流学员

在授课教练团队中,康华是执教中国登山高级人才培训班的教练,在世界各地多次进行攀岩教学活动,具有丰富的登山、自然岩壁教学经验;周鹏在“2010年中国户外金犀牛奖”评选中获得最佳攀登成就奖,多次成功攀登技术型山峰,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赵玉燕从事攀岩培训工作6年,多次参与初级攀岩指导员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攀岩培训教学经历;曹荣武从1996年开始接触攀岩,曾多次获得全国锦标赛冠军,2007年起执教国家队,具有丰富的指导训练、攀岩教学经验。

在29名学员中,有在世界各地攀岩、从事多年攀岩运动推广工作的王志明;有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刘常忠、李春华;有世界标准赛道纪录创造者和保持者钟齐鑫、何翠莲;还有曾多次登顶8DOO米级山峰的黄春贵;有经营攀岩场馆多年的星多贺子(日本籍);有多年从事学校攀岩教学的慕煜、张丹……这些学员都是目前国内最精英的攀岩从业者。

2 精心组织课程科学

培训内容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有吸引力,是培训班成功举办的一个重要保证。本次中级班从培养攀岩行业能写、能爬、能讲、能操作的实用性综合高级攀岩人才角度出发,采用国际攀岩向导课程模式结合我国现阶段攀岩发展情况开设,其中分为五大类科目:理论、攀爬、操作、教学和定线。

(详见下图)绳索操作:结组攀登操作、中级救援、滑轮拖拽系统组装与运用;教学指导:中级攀岩课程知识点的讲解和教学、指导训练能力;攀爬演示:5.11难度路线的先锋攀爬演示;

定线能力:中级定线课程(5.11至5.13人工岩壁难度路线设定)的理论与实践。

3 授课精彩互动教学

课程根据统—规范攀岩行业安全操作的原则而设置。教练组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统—规范讲解和授课,对每个知识点提出了具体量化指标。培训课程根据时间和基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实践—总结—再实践—考核—再总结”模式展开。课上学员们仔细聆听、积极提问;课下互相切磋,深入研讨,教练学员亦师亦友,教学相长,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在“训练计划制定”课上,每个学员从自己实际工作情况出发提出个性化训练计划,教练员对每个计划进行讨论和分析;在“训练方法”课上,教练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将训练方法的原理、作用、受用群体和注意事项进一步讲解,学员们参与互动教学,体验每种训练方法,从而更深刻地掌握其关键点;在“攀岩损伤”课上,教练员结合实例,从损伤机制、症状特征、处理角度展开教学,给出实用性强的康复治疗建议;在“结组攀登”课上,教练员采用“原理和操作原则讲解一实践分步教学一流程化操作”的方式进行。每个知识点都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4 深入讨论互动提高

培训班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为学员们提供了深入交流的机会。在进行“自然岩壁开发管理”课程时,教练员邀请有丰富自然岩壁开发经验的王志明同学介绍自然岩壁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在进行“攀岩训练”课程时,多次获得全国攀岩难度赛冠军的刘常忠和速度赛冠军钟齐鑫同学主动将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与大家分享讨论;在进行“教学指导”课程时,教练员邀请有多年攀岩教学经验的慕煜老师,为大家讲解大学攀岩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法。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班专门安排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有针对性,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有效互补。

5 考核量化公平公正

考核是检验和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的一种方式。培训考核遵循考教分离的原则,专门聘请登山高级人才班优秀毕业学员、登协原培训部教练罗彪老师担任主考官。整个考核体系采用整体通过和否定项原则来设置,具体为:五个科目中某个科目如果不通过,整个考核不通过;每个科目中设置安全否定项,如果否定项不通过,整个考核不通过。

未来发展

本次培训班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今后进一步做好攀岩指导员培训工作有以下几点设想:

1 进一步面向俱乐部

随着攀岩事业发展,攀岩推广工作从各地政府部门、各省登协、各地大专院校、各地方攀岩俱乐部不断推进,广大攀岩从业人员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对培训的需求越来越高。本次培训计划人数为24人,实际参加人数29人,报名人数达53名,还有许多攀岩爱好者纷纷要求参加,但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如愿。因此,我们考虑在今后的攀岩指导员培训中,一方面要求各省市登山协会加大省内攀岩俱乐部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也应逐步启动并加强攀岩师资队伍的培训。

2 进一步改进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是各地报名参加本次培训非常踊跃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培训效果,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可以考虑更早的进行培训内容需求调查,例如利用中国登山协会网站平台,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意见,集思广益,通过互动交流、进一步改进课程安排。

3 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

攀岩培训应当继续坚持“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突出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突出应用”的培训原则。在本次培训班上,一些攀岩运动开展较好省份的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交流发言、情况介绍引起广大学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共鸣。因此,我们建议,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可以探索性引人学校或地方俱乐部学员授课的形式,介绍经验,引发思考,以促进全国攀岩培训工作的开展。

4 进一步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课余活动是营造培训气氛、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天培训,但广大学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既学到了知识,又交流了工作,既增强了技能,又融洽了感情,达到了培训的目的。略显不足的是,由于培训周期较短和天气原因较冷的因素,没有及时地开展课余活动,如果能在紧张的学习、培训之余,增加一些文体活动,使大家能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更好地展现自我,充分沟通、交流,将会使整个培训活动更加圆满。

上一篇:手绘旅行 第2期 下一篇:小议关门时间